铁岭市人民政府 TIELING.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警惕基孔肯雅热:症状、预防与治疗

点击量: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时间:2025-08-12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是一种由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名称源自非洲土著语,意为“弯腰”,形容患者因严重关节疼痛而弯腰的姿态。

  一、主要特点

  病毒类型:基孔肯雅病毒(CHIKV)。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与登革热、寨卡病毒传播媒介相同)。

  高发地区: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及部分太平洋岛屿。

  二、典型症状

  1.突发高热(39°C以上,持续2-7天)。

  2.严重关节疼痛(手腕、膝盖等,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3.皮疹(红色斑丘疹,多出现在躯干和四肢)。

  4.其他:头痛、肌肉痛、恶心等。

  高风险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可能症状更严重。

  三、如何预防

  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

  穿戴长袖衣物,安装纱窗、蚊帐。

  清除积水容器(防止蚊虫滋生)。

  四、旅行建议

  前往流行地区前查询疫情,避免蚊虫密集区。

  归国后若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五、治疗与应对

  目前无特效药或疫苗,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

  退热止痛: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

  多休息、补水,关节痛可冷敷或物理治疗。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