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薄弱环节 落细落实防御措施 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来源:铁岭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6日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主汛期即将来临,我市防汛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今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目标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以事事如履薄冰的紧迫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 紧盯薄弱环节,从严从紧落细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全力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立足于“早”着眼于“防”  各项准备工作到位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预计今年夏季全市平均降水量为 486—530 毫米,较常年同期(441.6 毫米)偏多1—2成。昌图县、调兵山市、铁岭县西部为400—480毫米,其他地区为480—580毫米。强降雨时段集中,局地降水强度大、突发性强,总体上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受此影响,辽河干流可能发生小到中等量级洪水,部分支流可能发生中等量级以上洪水。

  我市域内河流众多,地形地貌多样,近年来气候多变,防汛减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防汛减灾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发展。为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汛减灾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水利及相关部门立足于“早”、着眼于“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紧抓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统筹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防汛备汛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地各部门深刻汲取去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查缺补漏,积极开展今年备汛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召开市防指成员单位防汛准备工作会议、县(市)区防汛工作座谈会,提前安排防汛备汛工作。5月27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委书记宋诚、市长隋显利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全面落实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汛期到来之前调整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市防汛抗旱工作服务组和市防办防汛职能组,全面落实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和相关职责,全市汛前组织各地逐级落实11类防汛抗旱责任人1796人,并全部上网公示。落实各级包保责任人3920人。防汛相关人员7464人可实时接收暴雨预警信息。
扎实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经各地各部门多次排查,现阶段全市存在河道险工险段13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21处、威胁124户323人,农田涝区三、四类排水站16座,影响排涝面积19.77万亩。重点山洪灾害风险隐患点8处,涉及203户503人。现有尾矿库10座,其中“头顶库”3座。现有非煤地下矿山4座。城市低洼内涝积水点43处,城区下穿立交桥11座,地下商场11座,地下车库91处,农村下穿立交桥67座,涉河在建及危险桥梁89座。目前,上述重点风险部位全部标注绘图,同时落实了度汛措施。
精准确定避险转移人员。经核实,全市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危房险房、沿河两岸、水库下游及低洼易涝区受威胁659户1310人,遭遇流域性超标准洪水,全市大中型河流沿岸涉及6个县(市)区33个乡镇63个村屯4417户14083人。目前,所有人员均实名造册并标注绘图,相关地区已制定避险转移预案,落实了避险转移措施。
全面推进防洪工程项目建设。年初以来,全市完成水毁修复工程项目25项,除险加固水库3座,维修养护小型水库8座,治理河道6条,治理山洪沟1条,维护山洪灾害监测站点318处、监测预警平台7个,改造自动监测站点18处,升级遥测终端19处,新增简易预警设施30个。
积极开展预案修订工作。截至目前,各地各部门新编制或修订各类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2505份。以气象灾害预报信息为先导,进一步完善了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中启动应急响应条件。各部门对应《防汛抗旱防台风总体预案》四级应急响应规则,制定了本部门、本行业的响应规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市防汛预案体系。
进一步落实抢险人员和抢险物资。全市落实综合防汛专业应急队伍36支4673人,落实由军分区、武警、公安干警、企业抢险、地方民兵预备役等人员组成的防汛抢险救援应急队伍109支1.64万人。水利部门13座物资储备库储备防汛抢险物资价值782.76万元,储备编织袋62.35万条、编织布3.56万平方米、无纺布3.14万平方米、铁线58.85吨、桩木254立方米、冲锋舟11艘、救生衣0.4万件、排涝设备164套。应急部门储备冲锋舟16艘、橡皮艇30艘、应急工程作业车124辆、应急通讯车3台、卫星电话7部、应急发电设备202台(套)、救生衣0.9万件,可满足防汛救灾需求。

  扎实开展防汛抢险演练。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积极组织7个县(市)区、8个市直部门开展县级以上防汛抢险救援演练30余次,参演1100余人,演练涉及抢险救援队员集结、防洪工程抢险、逃生救援、受威胁人员转移以及电力、道路、通讯抢修等20余个科目,昌图县东辽河七家子段堤防抢险科目被选定参加全省防汛抢险演练。
积极开展防汛抗旱业务知识培训。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多次组织市、县、乡、村四级行政责任人参加省、市各类防汛抗旱业务专题培训22次,累计培训4942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各级防责任人和防汛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挂图作战,精准施策。在前期排查基础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河道险工险段、砂基砂堤、水库、尾矿库、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下穿立交桥、新建及危桥险桥等防汛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全部造册上图,对各级防汛责任人、避险转移人员名单、各部门防汛预案也全部登记造册。市水利局编制了《铁岭市水旱灾害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规范了水利部门防汛工作。
压实责任强化措施  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灾 
虽然我市在今年的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市的防汛抗旱体系还不能满足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由于近几年我市未发生较大洪涝灾害,加之各级机关防汛责任人变动较大、对防汛抗旱工作不熟悉,部分干部群众存在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经验主义,对极端天气防范重视不够。二是预报预警措施还需进一步强化,部分防汛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实用性不强。防汛演练实战化程度不高,逃避险预案、临时安置点还没有效落实到位。三是防洪排涝能力不强。大中型河流防洪标准一般20—30年一遇,中小河流一般10年一遇,有的还没有设防;小型水库较多,但拦蓄调节洪水能力有限;城区排水管网老化,遇强降雨极易造成涝灾。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市水利局局长刘庆成说,7月份我市将进入主汛期,全市各地和防汛抗旱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防指的正确领导下,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防大灾,紧盯薄弱环节,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努力夺取全市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实化细化防汛抗旱防台风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压实责任链条,尤其要突出落实好基层防汛责任,切实发挥乡、村级防汛责任人的关键作用,确保各地、各部门、各类防汛责任人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二是强化预测预报预警。加强雨情水情信息监测和会商分析研判,建立健全暴雨、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及时发布气象、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预警信息,做到预警全覆盖、无死角,指导有关地区提前落实防范应对措施。
三是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充分利用巡检排查、重点督查、“四不两直”抽查等方式,建立健全汛期常态化检查督查机制,对关键工程、重点点位、险工险段、薄弱环节进一步开展全方位风险隐患排查,建立清单台账,确保各项隐患及风险点安全可控。特别要加强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河湖“四乱”问题、水库行洪设施堵塞问题,确保河道行洪顺畅。

  四是强化巡查值守。进一步加强对堤防、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要部位的巡查值守,确保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发现处置险情,及时转移群众。
五是强化应急准备。统筹协调军队、民兵力量、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行业专业救援队伍,必要时预置力量,随时应对险情灾情。按照防汛物资储备定额要求,尽量增储抢险救援物资设备,落实运输车辆人员,做好调拨准备,同时摸清社会资源,确保抢险救援需要。
六是强化群测群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群等媒体加大防汛基本常识宣传力度,科学开展群众转移避险预警演练,特别是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逃避演练预演,进一步提高群众避灾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刘庆成说,防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工作上环环相扣,牵扯到方方面面,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团结协作,狠抓落实,坚决打赢防汛减灾这场硬仗。

  防御山洪灾害 科学避险自救
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我市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灾害频次多和破坏力强的特点,我市东部山区是山洪泥石流爆发的危险区。
防御山洪灾害要做到以下4点:
1.发生暴雨,高度警惕。降暴雨时,要时刻观察房屋周围的溪河水位和山体有无异常。特别是晚上,更应十分警觉,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
2.及时报警,迅速传递。观测到可能引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的降雨量,要立即采取鸣锣、放鞭炮、打电话、广播等预先设定的报警措施,迅速向可能受威胁的居民传递警报信息。
3.山塘水库,加强防范。发生大暴雨时,要加强对山塘水库水位、渗漏等情况的观测,如有异常,要迅速转移受威胁群。
4.遭遇山洪,果断躲避。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时,不要沿着河谷跑,应向河谷两岸高地跑。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泥石流沟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

  科学预防和躲避洪水 最大限度减少伤害
洪水灾害是指由洪水引发的灾害。我市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降水在时空上分布不均,造成洪水灾害频繁。我市洪水灾害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多集中在夏季七、八月份。
(一)远离洪水,主动避险。
(1)平时河道内无水、可徒步穿过的河流,汛期发生降雨后,河道内河水陡涨、水流湍急,此时,千万不要为了方便而徒步涉水过河,应绕行或等河水消退以后再行通过。
(2)汛期出行前,认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不要选择预报有暴雨、风暴潮、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地区从事漂流、游泳、观潮、钓鱼等涉水活动。
(二)掌握逃生自救本领
(1)沿河居住或洪水多发区内的居民,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洪水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掌握逃生自救的本领。
(2)汛期要多听多看天气预报,留心、注意险情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3)要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设定紧急情况下躲险避险的安全路线和地点。
(4)一旦发现情况危急,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转移到安全处。
(5)防汛主管部门统一调度时,要服从指令,不得擅自个人行动。
(6)积极参加灾险投保,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7)被洪水围困时,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遇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转混、框架结构的住宅楼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遇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岸边、干坎或木、土结构的住房时,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情况危急时,可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