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吴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唱响我市“农文旅”文章推进乡村特色旅游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做好资源“品搭”规划
市文旅广电局高度重视乡村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近年来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和政策保障,编制了《铁岭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东部生态乡村旅游带,依托长白山余脉山林资源,支持铁岭县东部乡镇、开原市东部乡镇和西丰县大力发展山地森林旅游,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铁岭县大甸子镇、开原市黄旗寨镇、西丰县凉泉镇、清河区聂家满族乡等开发“乡村旅游、避暑养生、休闲度假、冰雪运动”等特色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对以铁岭县七里屯村、当铺屯辽北水镇、五角湖村、增家寨村、昌图太阳山风景区等为节点的乡村旅游线路,重点促进转型升级。制定了《乡村旅游提升村创建工作方案》,在全市遴选100个重点村,通过“月调度、季考核”机制推动创建任务落实。例如,银州区七里村通过“七里七个样”品牌构建,实现了红色文化、民宿经济、观光农业等多业态融合;西丰县东昌村依托小东沟森林公园,打造了集旅游开发、农业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项目。三是注重生态保护。将生态红线纳入规划,督促各地落实主体责任,推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如清河区张相镇石家堡子村实施“鱼塘荷韵”工程,调兵山市锁龙沟村建立古井古树司法保护基地,实现了生态与旅游的协调发展。
我局将在编制《铁岭市“十五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组织专家团队对重点区域实地调研,优化空间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在规划制定中广泛征求村民、企业和专家意见,确保规划既符合发展需求,又惠及民生。
二、做优旅游“品味”涵养
我市深度挖掘乡村资源禀赋,推动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一是打造精品线路。串联散点资源,形成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推出乡野时光线、亲子研学线、生态康养线等各种线路。
二是丰富业态体验。推动“乡村旅游+”模式创新,培育了银州区七里村“乡村爱情”影视基地、调兵山市项荒地村萌宠乐园等互动性项目;西丰县天来村“天来部落”推出研学课程。三是开发文创产品。以“眼见西丰鹿乡绿港”为品牌的鹿美食系列产品成为西丰特色旅游商品的标志,“昌图记忆”伴手礼销售万余件充分释放了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的联动效应。四是聚焦年轻消费。开发沉浸式、体验式项目,如开原市象牙山景区增设网红打卡点,铁岭县熊官屯镇“画家村”举办艺术展览,吸引年轻群体参与。
我局将加强对非遗、民俗等资源的保护利用,推动铁岭故事、鹿乡文化等IP转化。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开发亲子研学、康养度假等主题产品。提升科技赋能,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在景区推广VR导览、AI互动等技术,增强游客体验感。
三、做实服务“品质”提升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进友谊村、小东沟森林公园等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把握乡村度假旅游的新趋势,积极推进友谊村世雅民俗园、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星谷氧吧民宿、七里屯民宿、锁龙沟村民宿建设。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欺诈宰客等行为,建立信用监管体系和投诉反馈机制。三是强化智慧服务。推动景区智能化升级。铁岭市博物馆将引进AI讲解员,应用算法模型、数据处理工具、用户界面元素等技术赋能景区智能导览,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交互式体验等方面的应用。
下一步,将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水平;建立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全方位提升文化旅游品质。
四、做足标杆“品牌”打造
采取培育龙头项目、创新营销方式,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是打造核心IP。西丰县以“鹿乡”为主题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开原市依托《乡村爱情》IP提升象牙山景区知名度。二是培育龙头。银州区七里村通过“七里七个样”品牌构建,实现了红色文化、民宿经济、观光农业等多业态融合;西丰县东昌村依托小东沟森林公园,发展旅游业、休闲采摘农旅为主。二是强化宣传推广。举办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昌图杜鹃花节、象牙山温泉梨花节等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乡村节会品牌,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并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专题等形式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广乡村旅游相关信息,多媒体联动宣传。今后,市文旅广电局将聚焦龙头培育,重点支持冰砬山创建4A级景区,龙山乡七里屯村创建3A级景区。创新营销手段,创新营销方式,引导创作一批影视、歌曲、小说作品,开展网红打卡地培育计划,邀请旅游达人、自媒体进行体验推广,实现乡村特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铁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