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94203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铁岭市推进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

来源:铁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张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铁岭市推进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1、完善顶层设计

  我局高度重视乡村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近年来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制定了《铁岭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东部生态乡村旅游带,依托长白山余脉山林资源,支持铁岭县东部乡镇、开原市东部乡镇和西丰县大力发展山地森林旅游,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铁岭县大甸子镇、开原市黄旗寨镇、西丰县凉泉镇、清河区聂家满族乡等开发“乡村旅游、避暑养生、休闲度假、冰雪运动”等特色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对以铁岭县七里屯村、当铺屯辽北水镇、五角湖村、增家寨村、昌图太阳山风景区等为节点的乡村旅游线路,重点促进转型升级。

  2024我局联合农业农村局制定《铁岭市乡村旅游提升村创建工作方案》全市范围内创建100个乡村旅游提升村,明确各村发展定位。

  2、突出特色专项规划

  铁岭县李千户柴家堡村打造了“铁岭中榛阁榛子生态谷”生态谷以“非遗”为特色,以榛子生态为核心、依托中榛阁榛园、中榛阁榛子博物馆、中榛阁榛子炒制技艺、中榛阁电商,依托非遗网,榛子种植、榛子采摘、榛子体验、榛子餐饮、榛子文化同景区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联合村委会、镇农,形成“榛山真水中榛阁,生态康养柴家堡”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西丰县郜家店镇安乐村中国(西丰)梅花鹿种源文化园集科研孵化、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仓储物流、产品交易于一体,充分融合梅花鹿文化元素,打造具有生态性、环保性、人文性、教育性、艺术性、休闲性六位一体的文旅融合项目。以西丰梅花鹿文化延展为主线,通过人物、事件、场景的重塑加以现代化建设手段和美工设计,浓缩出西丰鹿文化精髓已经成为了解鹿乡情、宣传鹿乡美、探寻鹿乡根、传播鹿乡声音、讲述鹿乡故事、展示鹿乡形象的重要窗口。

  按照关于铁岭市推进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市文旅广电局将在编制《铁岭市"十五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组织专家团队对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调研,科学规划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同时,将指导各县(市)区完成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挖掘特色,丰富产品

  1、增加非遗互动与参与感

  我局积极开展“非遗+”工作,通过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文创、非遗+教育等模式,让非遗走进百姓面前,深入了解、喜爱非遗。市周恩来纪念馆建立了非遗体验点、市博物馆设立了非遗专题展区、市图书馆建立了非遗公益讲堂,年均开展公益活动30余场清河区挖掘满族剪纸、镶黄旗面塑等非遗文化,在文旅节庆中设置展演区。

  2、创新农事体验与生态游

  铁岭县平顶堡镇团山沟村打造软枣猕猴桃农事体验特色项目5-10月,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过程,坐在软枣藤架下品茶看风景8-10月,开展软枣猕猴桃采摘农事体验活动依托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全面发展农事体验科普生态游。铁岭县腰堡镇友谊村建设“世雅民俗风情园”,推出朝鲜族大酱体验、稻田咖啡等特色项目西丰县天德镇天来村打造“天来部落”景区融入了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种植研学等多种功能调兵山市兀术街街道举办“农耕节”,团结村开发朝鲜族泡菜制作、插秧节活动,打造“高丽丝”大米品牌银州区七里村打造“黄金柳岸稻田画”,通过围绕稻田画区域打造的生态立体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生态高效”的发展,还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稻作文化。

  结合建议市文旅广电局将继续结合铁岭荷花节、铁岭县半程马拉松、开原市象牙山梨花节等大型活动,将非遗元素融入莲花湖湿地、龙首山风景区等旅游景区,增加市民、游客在非遗体验中的参与感,彰显我市非遗文化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同时将着力提升农事体验品质,完善软枣猕猴桃、朝鲜族民俗等特色项目的产业链条,推动农耕文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1、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升级

  开原市石塔村修缮古城展厅,新建太阳能路灯59盏,硬化道路1.9公里西丰县东昌村投入685万元改造排水、亮化设施,修建旅游厕所;昌图县王子村完成辽河源项目一期建设,完善文化墙、绿植景观。

  清河区将加大财政保障,提升配套基础设施水平。推动交通主干线与重点乡村旅游区的交通工程建设,加大对旅游度假类乡村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乡村的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乡村环境、旅游驿站、观景台、停车位等旅游配套设施,提升乡村旅客服务体验。出台利用空闲农房发展乡村旅游政策,促进旅游民宿发展。

  2、民宿与餐饮标准化建设

  我局建立了铁岭市民宿业主工作交流群,在群内陆续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特色民宿建设与运营指南》《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旅店服务员民宿管家等国家职业标准》,里面涵盖了具有相当专业等级的特色民宿如何建设与运营、运营过程中的服务质量规范和提升民宿管家素质的路径和方法,以及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实现了民宿专业知识的全覆盖,为打造精品民宿、特色民宿、品牌民宿奠定基础。

  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反食品浪费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从食材的来源、制作过程操作规范性、食品留样、餐饮具洗消、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进行监管。同时,要求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按要求进行自查自纠,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相关规定,共同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饮食环境。

  市文旅广电局将围绕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目标,持续深化基础设施与服务品质的双提升,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全域旅游理念统筹乡村建设。同时深化政企合作,依托标准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手段,推动民宿产业向精品化、品牌化升级,健全从食材溯源到餐饮服务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四、加强宣传推广,塑造品牌

  1、打造节庆IP与精品线路

  充分利用乡村特色文体旅资源,举办了太阳山冬捕、大青渔乐冬捕、雪乡民宿过大年、五角湖过大年、开原象牙山温泉梨花节、“乐游在铁岭春暖山水间”铁岭县首届赏花踏青季、任辅臣同志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2024中华垂钓大赛辽宁铁岭选拔赛、镇西堡任辅臣少儿独立营、橙子农场踏青趣五一、古渡心乡风筝节、第七届杜鹃花文化旅游节、乡村歌手大赛、探寻辽河源自驾游、城子山登山赏花节、天来大樱桃采摘节、2024年首届铁岭“夏泳节”暨龙山乡农副产品展销会、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乡村文体旅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乡村节会品牌,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串联散点资源,形成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推出“冰雪+民俗寻味铁岭乡野时光、亲子研学、生态康养等各种主题线路。

  2、线上线下联动宣传

  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专题等形式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广乡村旅游相关信息,多媒体联动宣传。如:制作《快乐铁岭清河那些事》系列短剧进行旅游宣传,同时与融媒体联合开展视频号和直播宣传;西丰县通过直播带货推广鹿茸、灵芝等产品。

  今后,市文旅广电局将按照建议持续举办丰富多彩的乡村文旅活动,创新营销方式,开展网红打卡地培育计划,邀请旅游达人、自媒体进行体验推广。

  五、加强农民培训,促进参与

  各村镇每年围绕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电商营销等主题,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覆盖多个领域。下一步将鼓励各类市场和社会主体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镇、村、户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规范服务培训,培养一批乡村旅游参观服务、景点建设和接待管理带头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六、推动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

  调兵山市举办“插秧节”“古韵今辉”文化旅游节,联动景区与农产品销售;清河区广东山村开发红色研学线路,年接待学生团体1万人次“跑遍辽宁·2024铁岭县大甸子镇当铺屯村马拉松训练营”系列活动在铁岭县大甸子镇当铺屯村举办,同时体验火辣热闹的篝火晚会、采摘新鲜健康的山间野菜、入住清新雅致的乡村民宿;2025瑞豹杯·铁岭县首届公路自行车赛期间,同步开展非遗手工艺品展示、民俗表演等特色文化服务;结合西丰县、开原市景区,推出温泉、生态康养旅游套餐;银州区七里村建设“乡村爱情拍摄基地”,衍生影视主题餐饮、文创产品。

  2025年,市文旅广电局按照“文旅兴市”战略部署,全力打造“快乐文化”旅游品牌,持续强化资源整合与创新驱动,以文化赋能为核心,深化“文旅+”模式,将农耕体验、红色教育、生态康养、体育竞技等元素串联,构建全域化、沉浸式的文化旅游产业。

  铁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