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
民建铁岭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多方医疗资源整合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国家、省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我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推动公立医院从“单体竞争”向“体系协同”转变,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实现资源共享新机制、树立服务惠民新标杆,结合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现状,解决群众跨区域、跨院就医负担较重等实际问题,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
医联体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体系重构、机制创新、数字赋能,推动医疗资源集约化、服务同质化、管理一体化,紧扣“三医联动”改革核心任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进一步构建我市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分级诊疗“铁岭模式”。建设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公益优先,强化公立医院主体地位;二是网格管理,全域覆盖,构建“1+N+N”三级医疗集团(医共体);三是三医联动,机制创新,实现医保、医疗、医药协同改革;四是数智驱动,提质增效,建设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城市医疗集团:2025年为试点阶段,完成2大医疗集团架构搭建,5家市、区医疗机构实现系统对接,深入推进试点医保付费改革;2026年推广阶段,市区医疗集团全覆盖,建成四大市级医学中心,基层诊疗量占比≥65%;2027年深化阶段,形成成熟运营模式,实现县域医共体与城市医疗集团协同,居民满意度≥90%。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铁岭县、昌图县、西丰县、调兵山市、开原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围绕“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持续发力。重点持续推进人员、服务、技术、管理下沉,基本实现县级医院长期派驻人员全覆盖。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落实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度。畅通医联体内用药有效衔接,扩大基层医院医保目录范围,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目前,我市县域医共体建设是由各县(市)按照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等,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其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县域医共体,县域医共体组建形式为健康医疗集团(以下简称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的建设范围涵盖本县区所有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做到全覆盖。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为二级及以上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原则上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保持不变(建制不变),法定代表人由牵头医院法定代表人担(兼)任。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鼓励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加入县域医共体。
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重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一是网格化布局。铁岭市中心医院集团:覆盖急救、肿瘤、妇儿等急危重症领域,对接铁岭市妇婴医院、银州区医院、清河区医院,辖区内若干家基层医疗机构;铁岭市中医医院集团:聚焦慢病管理、中医康复、传染病防治,对接铁岭市传染病医院、铁岭职工医院,辖区内若干家基层医疗机构。二是配套机制:建立转诊协调中心,开通24小时转诊绿色通道。三是差异化功能定位。牵头医院:重点发展三四级手术(占比≥70%),平均住院日≤8天。成员单位:提升50种常见病诊疗能力,开设联合病房(每个基层机构≥1个)。
(二)建立健全高效管理体制。一是加强党委政府领导。把党的建设融入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建立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章程,明确内部议事决策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密切城市医疗集团利益联结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成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薪酬、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并赋予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运营管理、人员招聘、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自主权;二是实行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预算包干。将居民基本医保基金按照城市医疗集团区域内服务人口和签约人口数总额预算包干,与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IP)做好衔接。包干基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分配份额与城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绩效考核挂钩,调动城市医联体自主控费的积极性。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按照城市医联体区域内服务人数和签约服务人数常住人口数总额预算,由医疗集团包干使用,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按规定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三是落实政府补助政策。明确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市级落实城市医疗集团政府补助资金。区级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落实集团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和人员经费及必要的医疗仪器设备,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三)全面推进集团内统一化管理。一是医疗管理统一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统筹设置医务、院感、护理、门急诊、药事、病案、住院服务、患者转诊、公共卫生等管理部门,按照统一医疗业务管理。按照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检查标准、统一考核办法的要求,对集团内成员单位的医疗业务,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统一安排高年资专业技术人员在成员单位开设工作室及新进人员科室轮转进修,统一开展全员“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建立柔性引进沪苏浙等地高端医疗人才机制,整体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满足居民看病就医需求;二是运营管理一体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统筹设置人力资源、财务、总务后勤、基建、设备采购、医保、审计等管理部门,负责对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人财物的一体化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三是信息管理一体化。根据城市网格化布局情况,鼓励市级统筹信息系统建设和整合。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设置信息技术和管理部门,负责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信息化整体架构设计、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等工作,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医疗、患者信息安全有效地互联互通。探索建立智慧医联体;四是学科建设一体化。按照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功能定位,精准匹配重点专科建设,一体推进学科专科建设,牵头医院瞄准国家、省临床重点专科,打造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高地,集团内其他成员单位立足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平,加强特色专科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层次需求;五是医保补偿政策一体化。实行差别化医保补偿政策和价格政策,合理确定并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就诊起付线和补偿标准,保障居民在基层机构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保待遇。合理确定有利于促进优质资源下沉的收费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送牵头医院的检查化验,可适当调低费用标准,统一集团内专家诊疗费、手术费等反映牵头医院专家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标准,促进资源下沉和重心下移,促进基层首诊和有序就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六是药品耗材保障一体化。组建集团中心药房,集团内统一用药范围、统一网上采购、统一集中配送、统一药款支付、统一药事管理,建立药品追溯制度。牵头医院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定期对成员单位开展处方点评等药事管理,促进三合理。集团内实行基本医保慢病药品目录统一,促进慢病健康管理;七是慢病防控管理一体化。牵头医院定期组织开展社区诊断,开展辖区居民健康状况筛查,实施慢病患者分级分类管理、全程健康监测。根据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水平等进行风险分层,对高危对象制定个体与群体干预相结合的风险干预计划,探索智能穿戴应用。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预留部分门诊号源向家庭医生团队开放,对需要转诊的慢病患者,实行优先挂号、优先诊疗、优先住院(手术)服务;八是绩效考核一体化。完善集团内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引导牵头医院开展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医疗服务,引导专家下沉基层、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合理核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建立基于医疗卫生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健康产出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引导医务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完善医疗集团绩效考核分配制度,以公益性为导向,突出职责履行、功能落实、医疗质量、公共卫生任务完成、费用控制、运行绩效和群众满意度等考核指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全力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一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整合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医疗资源,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机制,原则上牵头医院要将部分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经基层转诊的签约居民可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二是推动医疗资源共享。依托医疗集团,推动市级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和病理诊断中心建设。铁岭市中心医院集团建立市级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实现两个集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覆盖各成员单位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三是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医师下沉,与基层全科医生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开展签约服务。加强全科和专科医生的协作,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丰富签约服务内涵,提供基本医疗、预约转诊、康复护理、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等服务。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我市将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要求,进一步抓好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在打造服务、责任、利益和管理四个共同体方面全面发力,围绕“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持续发力。铁岭县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继续推动信息化、资源共享中心和中心药房建设。昌图县、西丰县、调兵山市,年内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一要持续推进人员、服务、技术、管理下沉,基本实现县级医院长期派驻人员全覆盖。二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发挥医保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杠杆作用,铁岭县要真正落实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度,完善结余留用机制,充分激发基层医疗机构内生动力,把预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三要畅通医联体内用药有效衔接。根据向下转诊患者就医需求,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适当扩大基层医院医保目录范围,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四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各县区要通过建立县域医共体内信息系统,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县域医共体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共享,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实现对医疗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的一体化支撑。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医共体)建设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为出发点,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
二是形成政策支持合力。编办、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等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尽快出台具体政策支持举措。
感谢贵委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