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8日
刘学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经认真阅研,现提出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加快发展壮大我市乡村特色产业,我市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全力推动“三链同构”“三产融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粮食、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和榛子、花生、蔬菜、彩色苗木、水果、梅花鹿、柞蚕、中草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等十大特色产业的农业产业格局。
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导产业。一是粮食产业。铁岭是辽宁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4大玉米优势区和铁岭县中西部、开原市西部、昌图县中西部3大水稻优势区。2023年,统计数据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44.5万亩,总产量83.2亿斤,创历史新高。其中:玉米播种面积668.8万亩,产量76.4亿斤;水稻播种面积53.5万亩,产量5.9亿斤;大豆播种面积14.6万亩,产量0.48亿斤;其他(薯类、杂粮等)播种面积7.14万亩左右,产量0.37亿斤。二是畜牧产业。铁岭拥有丰富的饲料资源和畜禽粪污消纳能力。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生猪养殖,铁岭县、昌图县肉牛养殖,西丰县奶牛养殖,开原市肉鸡养殖,开发区肉种鸡养殖8大畜禽养殖优势区。2023年(统计数据),全市生猪饲养量634万头,出栏444.6万头、同比增长3.7%;牛饲养量88.5万头,出栏34.9万头、同比增长1.7%;羊饲养量67.6万只,出栏33.1万只、同比增长4.6%;禽饲养量1.06亿只,出栏8182万只、同比增长5.3%;肉蛋奶总产量达74.4万吨、同比减少1.9%。
(二)特色产业。一是榛子。铁岭是全国平榛原产地,全市榛林面积达118万亩(平榛面积113万亩、平欧杂交榛5万亩)。主要分布在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清河区。榛子年产量3.1万吨,平榛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70%以上,榛林面积、榛子产量均为全国之最。各类榛子加工企业77家,年加工量达到4万吨以上。榛子经销网点3000多个,分布各地的连锁店700多家,全年销售量约占国内市场总销量的70%。铁岭市被中国林业产业协会、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榛子之都”称号,获批中国特色农产品(榛子)优势区。“铁岭榛子”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2年9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审定“铁岭榛子”品牌价值为60.56亿元。二是花生。昌图县西北地区有近百万亩的沙化土壤,是全国最优良的花生产区,2023年,种植花生面积45.46万亩,产量3亿斤。主要集中在昌图西北风沙区的付家镇、古榆树镇等地,所生产的花生黄曲霉毒素检测为零,昌图付家花生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昌图付家镇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花生集散地之一,每年从付家镇销售的花生约2.5亿斤,主要销往山东、哈尔滨及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形成了辽北地区远近闻名的花生加工、销售集散地,是投资兴建花生深加工的中心地区。三是蔬菜。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在26.74万亩,产量79.31万吨,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3万亩,产量14.5万吨。平安堡镇胡萝卜和八宝镇韭菜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四是寒地水果。全市园林水果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主要是以常规林地水果寒富苹果和梨为主。果园面积12万亩,年产量约18.58万吨,其中:苹果面积6万亩,产量6.6万吨;梨面积3.5万亩,产量5.8万吨。五是彩色苗木。开原东部靠山镇等5个乡镇为彩色苗木主要种植区,种植面积达8万亩。开原是东北最大、全国知名的彩色苗木生产基地和产品销售集散地,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称号。六是中草药材。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3万亩,总产量0.6万吨。主要种植种类:北苍术、关白附、关龙胆、白薇、威灵仙、五味子、苦参、赤芍等品种为主,销售模式大多通过经纪人或订单形式。七是食用菌。全市食用菌年产菌棒在1500万棒左右,产量1.34万吨。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乡镇,品种以种植香菇、平菇、黑木耳为主。八是山野菜。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包括蕨菜、刺嫩芽、猴腿、大叶芹等品种,年采集量2万余吨。目前,已建成山野菜日光温室15栋,人工种植面积5000亩。九是梅花鹿。西丰县是全国三大鹿养殖县区之一,素有“中国鹿乡”美誉。全县梅花鹿养殖户200余户,年饲养量约5.8万只,存栏量约3.5万只。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有各类鹿产品经销及加工户约200家,年加工和经销鹿茸及产品900吨,年产值43亿元,国内外鹿茸50%左右都在西丰加工经销。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共有鹿产品加工相关企业21家,国内著名企业东阿阿胶(春天药业)、茅台健康产业集团等落户西丰。“西丰鹿茸”“西丰鹿鞭”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丰梅花鹿”被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西丰梅花鹿”区域品牌价值达85.68亿元。十是柞蚕。柞蚕茧是我市西丰县特产产业、传统产业,西丰县现有蚕场总面积为45万亩,其中一类优质蚕场为40万亩,年可放养柞蚕4500把,可产茧4500吨左右。此外,推广蒿柳养蚕3000亩左右。
二、下步重点工作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原料基地。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引导农产品原料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设施果蔬、畜禽良种繁育基地、扩繁场、现代化养殖场,打造优质农产品原料种植、养殖基地。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发展新格局,夯实农产品加工业“一产”基础,满足农产品加工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
(二)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指导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对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创建任务,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要加快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调兵山市、清河区依托原有的工业园区,明确四至边界,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
(三)着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级培育,引导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深加工投资补助、设施农业贷款贴息等项目,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入规积极性,培育更多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四)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建链,以粮油精深加工、肉品精深加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功能性食品为加工方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在谈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早落地、落地项目抓紧建设、在建项目达产达效。
(五)着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持续放大铁岭大米、铁岭榛子等已有品牌效应。组织企业参加展洽会等多种途径和利用各类平台,宣传扩大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影响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走“名特新优”的发展路子,通过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开发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优质名牌产品。
(六)着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利用农业领域新的增长点和附加值,不断拓展农业增效增收空间,重点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各地发展“电子商务”“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落实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建设农产品仓储冷链保鲜设施。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