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8日
董晓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乡村弱势群体帮扶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铁岭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多措并举,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方针为要求,立足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
一、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建设
(一)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重点培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加快形成促进高素质农民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学员到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实习实训、带领农民“走出去”观摩交流、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批师资力量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做实做好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二)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培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完善银农对接服务,搭建新型经营主体与高校院所之间的交流平台,围绕粮食、蔬菜、水果等主导优势产业和各地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人人才库,鼓励各类人才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
二、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农民队伍建设
(一)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以乡情感召、政策吸引、事业凝聚等方式,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创业。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建设农村创业导师队伍,重点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聘请一批专家创业导师,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遴选一批企业家创业导师,为农村创业人员提供指导服务。通过专题培训、学习交流、政策扶持等方式,培育一批引领乡村产业转型的农村企业家。依托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大中专院校等平台,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同时,深入挖掘好经验、好做法,培育双创典型,宣传推介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企业家等典型范例。
(二)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确保电商人才培训覆盖县、乡、村三级。以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网点为依托,以农淘合伙人为骨干师资,大力开展农村电商人才网点建设和人才培训,将电商培训“送下乡”。依托乡镇(村)信息服务站,加强农业电商人才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主体作用,积极营造学习掌握电商知识的深厚氛围,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电商应用水平。以实施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为契机,不断加大与阿里巴巴集团各方面合作,打造具有铁岭特色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平台。
三、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健全农业农村科研立项。集中优势,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集成创新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积极争取与国内一流院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先进技术,提升研究、管理水平。
(二)培养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责履行,广泛集聚资源壮大农技队伍,激发人员活力提升服务效能,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二是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提升学历、补充高素质人才、强化激励约束等措施,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一是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组织专家传授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等活动。二是将农业培训和生产指导相结合,除了课堂上进行理论传授外,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指导生产,解决疑难杂症,构建理论学习、技能实训、跟踪指导三位一体的立体培训模式。三是建立学员交流平台,通过微信等途径,为农民传递适时农业科技,交换农业科技信息。
二是进一步做好培训宣传。重视农民培训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我市农民培训政策和培训成效,特别是培训中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美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努力营造新型农民培训良好氛围。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