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8日
李士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 打造铁岭经济新赛道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发展现状
在“数商兴农”政策引导下,我市农产品电商发展进入快车道,涌现出如银州联通5G云播基地、铁岭网红小镇、鹿乡绿港、辽宁山之源、铁岭蜂巢电子、昌图县电子商务、辽宁臻念九等一批业绩突出、特色鲜明的农村电商典范,引领着全市的电商产业发展,县乡村三级电商快递服务网资源进一步优化,仓储、运输、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和供应链得到加强。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大米、玉米、榛子、花生、参茸、生鲜食品等一批特色产品电商产业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约占全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总额的30%,年交易额近10亿元。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小散弱”“小生产”与“大市场”不匹配、人才欠缺、物流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存储力弱等方面问题。
二、工作目标
基于我市目前的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力争扬长避短,凝心聚力,明确工作目标,潜心打造铁岭经济新赛道。深入贯彻实施“数商兴农”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程建设。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对农村商务领域的赋能效应,全面提升农村商务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参与,促进渠道和服务下沉,改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物流配送和农产品电商化,促进产销衔接,进而支持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加快电商提升村建设,到2025年电商提升村达到100个。强化人才培训,2024年由农业农村部门举办1期电商培训班,计划培训学员200名,AI数智化转型培训班1期,培训学员65人。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已建成的167个冷藏保鲜设施作用,提升产品价值,2024年建设至少1个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二、工作措施
(一)培育电商主体
1.有序推进。结合市场需求和我市资源禀赋、产业要素,重点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向电商化转型升级。
2.壮大队伍。支持大学生、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开设网店,开展农产品、手工艺品、非遗产品等网上销售,实现创业就业;鼓励外地电商返“乡”创业,壮大我市电商队伍。
3.深化合作。一是深化与电商平台合作。鼓励支持电商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深入合作,积极创建我市农产品品牌和知名网店,提升农产品企业经营销售水平、知名度,扩大销售规模;二是深化与生产主体合作。鼓励支持电商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加工主体合作,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拓宽供货渠道,促进“电商+基地”的发展模式;三是促进三产融合。鼓励支持电商企业向农村下沉,打造“电商+”空间,开展“电商+文旅、电商+农产品、电商+物流、电商+民俗产品”发展模式,深化三产融合,丰富电商新业态。
(二)拓宽市场渠道
1.促进产销对接。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组织“铁”字号涉农电商企业积极参与产销对接活动和电商博览会、跨境电商交易会、农博会等线下展会活动。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参与直播带货暨短视频大赛等线上促销、赛事活动,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2.加强品牌建设。一是加强品牌宣传。将品牌宣传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及央视辽视等主流媒体上投放短视频或广告宣传,提高电商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放大“名人+品牌”杠杆效应。借助铁岭拥有以小品、小戏和二人转为代表的快乐文化及李雪琴、张彩玲等一批快乐文化的传播者,打造“铁”字号品牌流量,推广铁岭好物产;三是实施奖补政策。实施积极的奖补政策,对新获得地理标志商标使用权的企业、对新取得绿色有机认证的企业、对当年获得国家和省知名品牌的企业实施一次性奖补,促进品牌建设健康发展;四是加强特色农产品品质建设,提高品牌溢价能力,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优化产品结构,建立产学研动态联络机制,依托技术进步提升产品品质,突出产品特色,为网红爆品的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建设,确保产地产品的仓储保鲜能力,实现产品的错季销售、择价销售,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也为电商囤货能力提供仓储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强快递物流服务,充分发挥邮政、京东、顺丰等公司强大的全国寄递网络及铁岭区域内县乡村三级电商快递服务网资源优势,提升仓储、运输、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强化物流供应链,为铁岭特色农产品,提供外销快递运输支撑服务,全力做好农产品保供运输工作及“铁岭经济新赛道”所需快递运输服务。
(三)培养电商人才
1.职业教育培养。利用铁岭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设置电商专业,按照市场需求,开设专题课程,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培养。
2.搭建平台培养。积极建设青年电商培训基地、农村电商孵化基地等,为电商提供带货培训服务、商家产品对接等服务,助力青年创新创业;
3.实操技能培训。采用“理论+实操+互动”的实训式模式,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实训教程。同时定期组织电商有奖比赛,培养电商能手、网络达人,推出一批具有电商思维和技能的农村电商创新创业“新农人”。
(四)打造先进示范
争创示范项目,引导电商、物流、金融、快递等市场主体到农村布局,积极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等国示范、省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国家农业农村示范基地、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联通5G云播基地提档升级,完善孵化功能,优化配置农产品产地“人”“货”“场”资源,为更多农村电商提供创业平台。
(五)充分发挥国企引领作用
鼓励和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投入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相关产业和工作中。抓住当前“央地合作”契机,促进铁岭地方农事企业与央企开展对接合作,充分利用央企的强大实力和资源,在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链延长、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质量管控等多个方面实现突破,助力铁岭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助推铁岭经济社会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专班。组建市级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全市电商发展总体战略,压实各部门各县(市)区主体责任,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二)加强政策保障。整合上级政策和资金,出台铁岭支持政策,特别是加大金融等相关政策支持,集中力量扶持做大一批涉农电商龙头企业,打造头雁效应,形成引领带动作用。
(三)倡导市场化运作。加大农产品网销运营力度,鼓励第三方运营介入,在全市或县域内开展电商培育孵化、技术指导、运营推广、品牌培育、产品设计、电商培训、代运营等全流程服务,把银州5G数字经济产业园、铁岭县网红小镇等打造成电商经济“新高地”。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