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8日
九三学社铁岭市委员会:
九三学社铁岭市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打造铁岭市优质畜产品基地的建议提案》收悉,经会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现答复如下:
铁岭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建设辽宁省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目标,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注重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持续增强畜牧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2023年全市74.44万吨全市生猪饲养量万头,牛饲养量万头67.65万只,1.07亿只
为加快打造辽宁优质畜产品基地,努力化解你们所提出的我市畜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品牌效应不突出、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粪污综合利用率低、秸杆饲料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铁岭市相关部门具体做了以下项工作:
一、找准定位,科学规划发展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围绕“调结构、稳增长、转方式、保生态”,突出生态、质量和效益,把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作为发展方向转变生产方式,健康养殖,优化区域畜牧产业布局,打造生产基地依托铁岭县牧原、开原市鸿源在铁岭县、开原市建设生猪良种繁育基地;以昌图九星、昌图牧原、开原牧原、铁岭牧原为龙头,打造昌图县、开原市和铁岭县生猪产业基地。是依托开发区永鸿、树芽在开发区建设肉鸡良种繁育基地以开原嬴德、开原胜利、开原凯祥、昌图佳缘、昌图辉发、大成(铁岭)、调兵山宏大为龙头,打造肉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以朝阳镇、八面城镇、曲家店镇、平安堡镇、新乡农场、毛家店镇、鴜鹭树镇为核心区,打造昌图500万只蛋鸡产业基地。是以西丰中敖、先进(铁岭)为龙头,打造肉牛产业基地。是依托开发区顶好、宏牛在开发区建设奶牛良种繁育基地;西丰辉山乳业、昌图溢康、铁岭百思特为龙头,打造奶牛产业基地。二、因地制宜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以创建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加快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支持规模养殖场(小区)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围绕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深入开展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高标准创建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防疫规范的标准化示范场。,。,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带动中小养殖户专业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涉牧农机补贴范围到2025年,力争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到个以上。规模化养殖率达到%,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三、加强屠宰监管,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2023年1-11月全市屠宰生猪146.5万头、牛4.66万头、羊1.69万只、禽8936万只,所有畜禽产品经检疫合格上市,有效防止病害肉流入市场。开展打击注药、注水、非法添加“瘦肉精”、非法屠宰、非法处置病死动物等违法行为“百日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34人次,查处违法行为2起,处罚金0.35万元,严厉打击了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承办了全省生猪屠宰监管培训班和辽宁省生猪屠宰审批指南研讨会。在加强屠宰监管的同时,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强化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发挥园区“孵化器”作用,重点建设昌图县、西丰县等畜禽产品加工集聚区。持续推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鼓励支持嬴德食品、胜利牧业、九星食品、西丰中敖、鹿宝堂、越秀辉山等企业发展肉类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品向精细化分割和休闲、方便食品升级;积极发展品牌熟食等以鲜肉为原料的预制化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畜禽全产业链发展。
四、加强品牌宣传,促进产销对接
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了“铁字号”畜产品进高档社区、高档商超、高档食堂行动。推进肉类和鹿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壮大西丰梅花鹿等地理标志商标,叫响鹿源、茅鹿源等产品品牌,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知名龙头企业产业品牌为主体的品牌矩阵,提升畜禽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深入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鼓励支持企业利用各种宣传媒介以及大型展会、品牌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强与电商、商超等主体合作,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推广“昌图黑猪肉”“西丰鹿茸”“西丰鹿鞭”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秋实美”牌冷鲜猪肉等无公害产品,不断提升我市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核心竞争力。
五、科学治理粪污,推进种养循环模式
我市的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实施了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主要包括: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改造升级,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等,三个县(市)于2022年12月全面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验收工作,并完成省督办的环保销号序时任务。目前,我市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有机肥厂)已经正常运行,共收集粪污32.69万吨,生产粪肥10.71万吨,养殖场(户)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已全部投入使用。基本建立粪污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并稳定运行。昌图县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由镇、村组织养殖场户和种植合作社(大户)开展粪肥还田利用,将产生的畜禽粪污统一堆放至田间、地头进行发酵,实现三季堆积,一季抛撒,在冬春季节完成全年的畜禽粪肥还田工作,年均还田粪肥115万吨,配套还田土地面积210万亩,形成“昌图模式”。到2025年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可达到85%以上。
六、强化质量监管,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2023年我市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7%,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强化解决问题,“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围绕农兽药残留超标、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等问题,狠抓重点产品、重点对象、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全年专项行动出动监管执法人员8224余人次,检查经营主体2745余家,发放禁限用农兽药明白纸8.1万余份,举办培训指导10余场次,培训人员1263人。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准确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全市定量检测2883批次;配合省厅抽样290批次,快速检测8385批次。我市成为全省第2个市级检测机构全部完成农产品和畜产品“双认证”的地级市,铁岭县是全省第15家通过认证的县级检测机构,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
七、加强疫病防控,为畜牧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密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目标任务,以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为重点,着力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一是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二是着力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三是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控力度;四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成效显著。截止2023年11月底,全市共有244家相关企业签订委托处理协议,共处理病死禽384277只(578.609吨)、牛1009头、鹿1609头、屠宰场病死猪502头、病害猪产品102.48吨、养殖环节病死猪37.61万头;五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全市9家官方实验室、2家企业实验室、1家教学实验室、16家规模养殖场和41家动物诊疗机构与专业机构签订医疗废弃物委托处理协议。
八、加强秸秆饲料化利用,推进秸秆资源变废为宝
认真实施“粮改饲”项目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增加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提高饲料玉米(牧草)耕种收全程生产机械化水平。2023年,我市粮改饲项目实际完成青贮玉米种植6.33万亩、青贮量15.13万吨。到2025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可达150万吨,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30%,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可达到92%以上。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