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王立忠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数字农业发展的建议》,我们已认真拜读,对于三点建议收悉,现围绕我市数字农业方面给予答复。
一、高度重视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办发〔2019〕31号),拉开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序幕,铁岭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组成了以市领导为总协调人的数字“数字铁岭”建设工作专班,制定了专班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为组长的“数字农业”建设推进组。2021年3月我局起草了《铁岭市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实施方案》,2022年2月8日宋诚书记作出批示,由网信办牵头组织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加快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明确了工作分工,指定专人负责该工作,并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内容纳入了乡村振兴绩效考核。
二、充分调研
(一)考察学习
全年与相关部门外出考察学习2次,重点考察了河南、山西、江西、湖北等四个地区的多个案例,走访了全国重点数字乡村试点县,数字农业农村先进示范点。同时邀请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合作企业、钉钉、腾讯、福建熙重电子、深圳和而泰等公司来铁岭考察,讲解重点案例及解决方案10余次,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日计划到友好合作城市四平市铁东区进行数字乡村建设考察,进一步探索建设新路径、新方法。
(二)总结提高
通过考察学习和走访座谈,结合全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铁岭市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实施方案》,并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力求方案更加科学化和实用化。同时撰写了《铁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调研报告》《把农业作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把握铁岭乡村现状+擘画数字乡村蓝图》《加快数字赋农 推进农业强省》《吉林省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考察报告》等调研题纲和考察报告,为领导层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三、建设进程
(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完善
截至目前,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7.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23.51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36.52万户,移动上网用户数90.6万户。千兆宽带网络覆盖全市,光纤接入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100%。建成开通4G基站7094座。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6%。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程稳步推进,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全部完工,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4G信号覆盖率到达100%。全市行政村通邮率100%,快递网点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邮政快递网络体系。
(二)数字乡村建设迈出探索步伐
村级综合服务和平安乡村建设已开始信息化尝试,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昌图县农村经济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开始试运行,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实现对农村经济的全面、实时监管。昌图县八面城镇丁家村、毛家店填黄沟村在5G技术“加持”下,建立数字管理平台。
(三)农业基础数据资源建设逐步开展
农业各领域专业应用平台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农业数据资源,为将来建设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系统奠定了基础。铁岭市目前已应用农业病虫害测报、土壤配方施肥、农村集体产权流转、农机购置补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各平台不断优化升级,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利用智能虫情监测系统和自动性诱监测系统,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病虫害的发生第一时间进行监测预警。
(四)农业生产数字化有序推进
近年来,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各生产环节已逐步注入数字化元素,并呈现迅猛增长趋势。全市2021年应用无人机实施飞防作业230万亩次,作业量是2020年5倍以上。自动温控通风控制系统在设施农业领域得到应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现了远程智能监控,安装远程定位系统1047台套,作业面积达到182万亩。
(五)畜牧业生产管理数字化技术已经成型
现代畜牧业的特征主要是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具有天然的数字化生产契合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畜牧业生产管理应用上较为成熟。目前辽宁铁岭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实现了生猪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和精准饲喂,减少雇员200人左右,年节约人力成本1200万元;
(六)农业经营网络化快速发展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强劲东风,铁岭市农村电商产业创新发展迅速。据商业部门统计,农村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约占全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总额的70%,100多家农事企业产品进驻淘宝、东京等网站销售,其中“铁岭榛子”全网销量第一。铁岭县等5个县(市)进入全省网络零售额30强。铁岭县被认定为辽宁省农村电商示范县,并入围2021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七)数字化项目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0年铁岭县牧原入围2021年国家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储备项目;2021年铁岭县牧原纳入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储备项目;2021年向省发展改革委申报2022年省级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6个;申报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2022年上报省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智慧农业项目储备11个。铁岭县被确定为首批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县;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入选2021年度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昌图县八面城镇丁家村被推荐为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有识之士所认可。
四、建设构想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四平市铁东区的数字农业农村全覆盖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吉林省数字农业农村项目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主抓,吉林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承建,采用“企业先投建平台,政府少投购服务,主体微投享服务”的模式,由企业先行投入建设,再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以“云、码、村”实现贯穿省、市、县、乡、村五级架构的数字化工具平台、手机端用户身份识别码和村级数字农业农村基础应用节点的数字化在农业生产、农村综合治理等多方面的应用,使县域内的农民、经营主体都可以在平台享受公益性的免费服务,实现“低成本、少投入、快建设”的数字化转型。
(一)建设思路。辽宁省与吉林省同属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相似,农业发展模式及产业资源相近,民风民俗基本相同。吉林省更是农业大省,多年来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占比较大,取得的成效也较显著。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试验性成功,尤其是四平市铁东区数字乡村的成功建设,已成为吉林省的典型示范,建设模式可复制,建设经验可推广,“低成本、少投入、快建设”的数字乡村建设思路值得借鉴。
(二)建设构想。铁岭的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可由第三方投入建设,政府每年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服务费用,稳步快速推进我市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步伐。力争2022年底前实施全覆盖,建成一个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一个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平台。目前该项工作由市发改委、市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中国移动铁岭公司、金融、保险等部门和单位联合推进。
建设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搭建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平台。二是搭建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数据中心。三是开发相关部门应用系统。四是开展“数字村”建设。五是打造休闲农业典型。六是打造“数字农场”典型。七是人才培训实现组织机构及人才支持全覆盖。八是智能装备应用与资源引入。九是智慧村部打造。十是成立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及运营中心。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铁岭数字农业建设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相应的组织,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强化政策项目的协调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强大合力。各县(市)区要制定数字农业建设实施方案,层层压实责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我市数字农业工作顺利开展。全市“数字农业”建设推进组设在市农业农村局,组长由局长担任,成员由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组成。
(二)强化政策扶持
各相关部门要不断创新政策和资金支持形式,整合现有资金渠道,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项目,争取无人机植保等国家政策补贴,拉动我市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农业发展。鼓励电信企业推出有针对性的资费优惠方案,先期加入数字农业建设中来。探索保险费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典型示范企业做大做强。
(三)强化科学规划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省数字乡村发展规划,加强与国内重点科研院校的合作,结合铁岭实际科学谋划全市的数字农业发展规划,指引全市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健康发展。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积极探索与吉林农信公司的合作,拟定适合铁岭实情的铁岭解决方案。
(四)强化人才培养
依托乡镇(村)信息服务站,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主体作用,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从电商创新、科技种植、互联网常识、网络安全防范等方面,加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增强农民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应用技能。加强市数字乡村智库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补齐建设短板,夯实技术人才支撑与保障。
(五)强化示范引领
在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中,选拔一批优秀的骨干,鼓励其优先开展数字化应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市农业一二三产业向数字化应用迈进。在全市确定2个示范县(市)区、11个示范乡镇、22个示范村,进行重点数字化应用推进,最终形成全市数字化应用共同发展的崭新局面。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