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91203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更好地发挥我市机械制造行业科技人才作用的建议

来源: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彭国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更好地发挥我市机械制造行业科技人才作用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提出如下答复:

  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市人才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人才发展与产业关联,统筹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及时研究谋划部署人才工作,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大力培育实施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

  一是高质量实施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三年累计组织实施辽宁省“兴辽英才-高层次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项目7项,各获得资金支持100万;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网上申报,持续推进我市入库科技部国家科技创业人才项目;三是对符合《铁岭市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二、深入实施“团队+项目”的“带土移植”引育计划

  积极征集“带土移植”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和科技人才需求,共征集“带土移植”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和科技人才需求29项,根据实际需求组织域外专家团队对接,充分发挥人才对创新驱动的核心作用,解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重大技术难题。积极参加省科技厅组织的智汇辽宁科技人才季系列活动。4月27日,组织10家企业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辽宁揭榜挂帅科洽会,其中3个单位参展,诚挚邀请高端专家和省外创新创业人才携项目和技术成果来铁岭合作交流。在科洽会上公布的首批“带土移植”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西丰县辽宁鹿源参茸饮片有限公司 的“鹿角中药配方颗粒”项目上榜。立足服务“三篇大文章”,围绕补足、增强创新链需求,积极组织申报“带土移植”科技攻关项目,引进域外智力资源为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共推荐“带土移植”科技攻关团队项目8个、创业团队项目1个。

  三、“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持续深入

  2021年5月,我市组团赴广东省考察学习,与郭凤志秘书长进行进行精准对接,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的焊接技术引入辽宁,共建辽宁国际焊接实验室。同时组建辽宁-独联体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合作联盟,整合辽宁省内、驻辽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国际科技合作资源,为企业搭建产业创新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促进辽宁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发展。收集整理独联体国际创新成果100多项,面向铁岭市企业进行发布。走访企业20余家,组织辽宁卡斯特金属有限公司与乌克兰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进行线上对接2次,组织辽宁选矿药剂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商贸企业进行对接,合作正在推进中。组织辽宁兴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先进光纤电流电压互感器制造商进行洽谈合作,合作正在推进中。

  四、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平台聚才引才作用

  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平台吸纳人才的作用,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助力企业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一是加强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引导企业创建24个典型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其中有3个联盟通过省级典型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备案;创建3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其中6个联盟列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后补助支持。根据《辽宁省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工作指引(暂行)》,通过市级首批典型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4个;二是创建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引导企业创建毕托巴公司的“辽宁省流量测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5个技术创新中心,其中1个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省级备案(鑫丰矿业)。三是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组织了6家企业备案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四是组织企业参了第十四届创新创业大赛;组织了14家单位申报了省科技进步奖。2021年登记技术合同35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27亿元,现已超额完成任务。与市委宣传部共同向省推荐铁岭外研传媒有限公司的非遗网项目申报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五、精准开展校地合作,充分发挥人才引领振兴发展作用

  一是积极推进市政府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洽谈推进校地合作项目。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开展合作洽谈,就产学研合作开展达成一致意见,与校方建立协商沟通机制,开展“双向行”活动,分别组织铁岭企业家进校园和专家教授进企业,促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科技成果在铁岭转移转化。围绕沈航先进科技成果,积极征集企业技术需求,积极推进辽宁陆

  平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有需求企业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进行洽谈合作;二是积极推进辽宁天信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与辽宁工业大学共建设技术创新研究院。初步达成了在辽宁工业大学建设“天信辽工大技术创新院”、在辽宁天信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科研教学实习基地的合作意向;三是组织40家企业参加中科院在辽科研院所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有10多家企业与中科院在辽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合作。

  您的建议给我们下步工作提出了好的思路,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实现人才引领,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积极争取来铁工作或柔性引进的制造业高层次人才参评各类国家、省、市人才项目。定期到企业、科研单位走访调研,宣讲各类人才政策,挖掘制造业科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通过项目申报,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二是搭建各类对接平台。定期组织工业制造业产学研对接活动和人才招聘活动,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问题和人才需求问题。帮助企业培养引进创新人才,通过鼓励引导制造业行业企业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扎实推进由企业做“盟主”,高校、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参加,以利益为纽带、有明确市场目标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引育培养,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加企业研发人员,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技术优势上的引领作用。

  三是培育创新主体。通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提供精准服务,梳理企业技术、人才、金融等方面需求,针对需求开展对接活动。 鼓励科技型企业及项目承担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增加企业科技人才力量。

  四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制造业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培训补贴政策,落实稳岗扩岗以工代训培训补贴政策。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拓宽培训资源,将优质民办培训机构纳入承担政府补贴项目培训范围,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五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类职称评定工作。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的科技人员,以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绩为第一标准,为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人员开辟“绿色通道”。

  六是弘扬社会创新文化。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宣传力度,通过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等开展各类政策、科技成果宣传活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热情,不断浓厚重才、爱才、惜才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科技意识,优化人才环境。才。

  三国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也希望您继续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的科技工作。

  铁岭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