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30日
A
同意公开
铁市农函〔2021〕39号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842040号提案的答复
蔡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铁岭市稻米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建议中肯、非常珍贵。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铁岭水稻种值历史悠久,品种以散穗和半直立穗、偏长粒型为主,具有分蘖偏多、灌浆期适中、结实率高、出米率高、颗粒饱满、米色清亮透明、整精米率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透明度好、丰满光滑、营养丰富等特点,常年播种面积75万亩左右,产量10亿斤(50万吨)左右。铁岭大米既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绿荷大米被评为辽宁省百强品牌,2020铁稻大米、秋谷坊大米被评为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铁岭大米久负盛名,清河大米、凡河大米曾是宫廷御用大米。随着经济发展,近几年形成了“南方早稻减,北方粳稻增,北粮南调”新局面,这为我市稻米产业带来新的商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农村部决定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于3月18日发布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全国的农业生产及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我市铁岭大米等农产品共用品牌发展指明了道路。结合我市稻米产业发展现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确立总体要求
(一)明确指导思想。
立足铁岭稻米资源特色,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协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培育品质优良、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铁岭大米”品牌,实现稻米产业由产品发展模式向品牌发展模式的跨越,引导铁岭现代农业走上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之路。
(二)明确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领,加强扶持。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布局、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铁岭大米”品牌的良好环境,形成加快推进“铁岭大米”品牌建设的合力。
2.坚持市场主导,明确主体。围绕“铁岭大米”品牌的区位优势、产业特色、规模效益、服务体系,明确申报主体、品牌和产品条件,强化品牌的主体地位,开展营销推介活动,开拓市场空间,激发品牌创新活力和发展新动能。
3.坚持突出特色,标准先行。立足“铁岭大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铁岭大米”品牌的差异化优势,加强标准制定、评选认定、监督管理,注重绿色生产,提升“铁岭大米”品牌标准化水平,确保品牌的稳定性。
4.坚持注重文化,科技支撑。“铁岭大米”品牌建设要立足文化根基,善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数字化技术、可追溯技术、品牌评价技术等现代科技,服务于弘扬中华农耕文化,延续品牌历史文脉,提升品牌科技含量,增加市场竞争力,服务于品牌科学决策,助力品牌长远发展。
(三)明确目标任务
将“铁岭大米”纳入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即“实施品牌认定工程、实施品牌整合工程、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实施品牌创新工程、实施品牌信息工程”,形成品牌示范效应,以品牌建设引领现代稻米产业发展。2021年力争完成“铁岭大米”的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认证,2022年力争实现“铁岭大米”获得辽宁共用品牌称号,嘉强大米、儒艺大米、兵山大米等全市5个大米品牌获得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称号,5年内将“铁岭大米”打造成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二、明确工作措施
(一)打造铁岭大米整体品牌形象
对铁岭大米整体品牌形象进行国内外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取得产权保护。制定铁岭大米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整理收集全市大米品牌,明确纳入铁岭大米品牌目录制度的范围、对象、程序以及动态管理办法,从认证、评优、宣传、推介等方面优先进行政策扶持,定期发布,动态管理,维护政府农产品公共品牌形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促进铁岭大米品牌建设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展会、新闻媒体、网络,推介宣传政府农产品公共品牌,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美誉度。
(二)健全完善铁岭大米标准体系
筹建铁岭稻米领域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大稻米产业的地方标准制订力度,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生产需要,出台、修改、完善、提升稻米产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制定完善稻米产业投入品管理、产品分等分级、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做到“有标可依,有源可溯”。鼓励稻米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行业协会制定企业标准,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建立起既符合我市实际又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努力实现铁岭大米产业标准体系的全覆盖。
(三)推进铁岭大米标准化生产
全面推进铁岭大米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利用5G技术、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无人驾驶、无人机飞防、智能感应等现代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农业收入,同时从源头对铁岭大米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铁岭大米质量安全水平,铁岭大米标准化建设是农业品牌建设的根本保障。积极推广铁岭大米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我市大米产业发展。加强铁岭大米标准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督促规模经营主体按标准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帐,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四)建立健全质量铁岭大米安全监管
切实加强铁岭大米质量安全,着力推进铁岭大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强化行政执法工作职能,健全“检打联动”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推行农产品条形码制度(产地准出证明或二维码标识),建立铁岭大米产销区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检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定期召开发布会,发布诚信企业“红名单”和失信企业“黑名单”。
(五)加快提高铁岭大米的科技含量
加强铁岭大米科技研发与应用,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校、科研院所实施“高位嫁接”,市政府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签署农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全方位合作。由省农科院牵头,组建专家服务团队,重点推进优质稻米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省农科院与市农科院开展合作,实施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推广项目;省农科院与我市联合培养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省农科院在我市建立教育实训基地、科学实验基地、产业化研发基地;鼓励支持省农科院专家来铁岭建立合作经济实体,深化市校合作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品牌转化,尽快形成铁岭大米自主创新成果。
(六)加大铁岭大米品牌培育力度
在铁岭大米公用品牌培育方面,积极引入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理念,健全完善“政府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生产基地”的品牌培育机制。以绿色、优质、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稻米、有机稻米,创建一批绿色稻米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安全稻米供给。以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等为主要手段,发展壮大“铁岭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和一批企业自主品牌。并逐步在稻米全产业链、稻田风光旅游、农村电商中推广商标品牌应用。鼓励和支持铁岭县新台子镇嘉强品牌大米的“订养农业”、订单农业、众筹农业做大做强,引领全市农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支持铁岭县双井子富晒绿色有机蟹田大米发展,鼓励相关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铁岭大米全产业链的休闲观光农业。
(七)培育壮大铁岭大米品牌建设主体
积极引导稻米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重视“铁岭大米”品牌建设,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要求,以工匠精神保证稻米质量、效益和信誉;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进家庭农场集群集聚,形成协同打造稻米品牌建设的利益共同体;推动稻米行业协会、农合联等开展行业自律,强化协作,推进联合联盟发展,引领带动新型稻米经营主体打造品牌、推介品牌、经营品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农村工匠等生力军,为铁岭大米品牌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八)努力拓展铁岭大米营销渠道
推进铁岭大米品牌数字化、在线化、动态化管理新模式,依托市直国有企业,整合我市稻米资源,建立覆盖电子商务、对外贸易、价格行情、产品溯源、仓储物流、金融担保、工商税务、农资交易、法律援助等多种业务结合的稻米综合服务平台,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变动趋势,全面准确反映稻米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对农户给予产销信息预警,辅助政府决策。创新铁岭大米品牌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社)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连接。加强电商人才培训,为铁岭大米网上销售提供有力支撑。鼓励天猫、京东、淘宝、拼多多、顺丰大当家、短视频等电商平台全渠道布局铁岭大米旗舰店,线上线下多重融合,共创铁岭大米公用品牌。
(九)强化铁岭大米品牌保护和监管
加强铁岭大米“二品一标”认证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二品一标”包装标识。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合作,建立健全铁岭大米品牌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品牌保护和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积极开展联合打假活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保护和司法维权保护三位一体的铁岭大米品牌保护机制。
三、明确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包括铁岭大米在内的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协调推进全市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农业品牌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协调、统筹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市农业农村局、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市农科院相关科室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工作。
(二)加强政策支持
要统筹现有相关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支持铁岭大米等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对获得国际金奖、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农业品牌称号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等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对符合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条件的铁岭大米等农业品牌建设项目,应加强基础工作,做好项目可研论证和包装储备,通过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予以扶持,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农民增收,促进农事企业增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
注重发挥市场、企业、社会在铁岭大米等农业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企业、社会积极参与铁岭大米等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发挥大米等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让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推动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注重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农业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狠抓工作落实
全市重点稻米产区要结合当地产业优势、特色产品,以及历史文化底蕴,突出当地稻米的特色和亮点,着力打造“西丰冰米”、“富硒大米”、“有机大米”、“蟹田大米”等当地特色品牌,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品牌建设规划,尽快出台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方案,扎实有效地推进品牌建设工作,把铁岭大米等品牌建设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促进铁岭大米等品牌建设工作落实和深入推进。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