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市八届二次会议第82206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提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3日

  对政协市八届二次会议第822064号提案的答复

庄思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我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加强了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土地流转工作稳步推进。2018年我市土地流转总面积为354万亩,其中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流转面积28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比例为81%,签订耕地流转合同229762份,涉及农户200816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主体。在流转形式上,以土地入股和保底分红这种最佳方式,逐步推开。在经营方式上越来越精细化,有的合作社、企业把土地分成若干作业区,分工负责,明确责任,以产计酬,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了合理配置。

  2.精心培育土地流转的新型经营主体。坚持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发展质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和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共培育国家级示范社35个、省级示范社181个、市级示范社328个。我市在农业部门备案的家庭农场已经达到1278家,国家级示范家庭农场6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5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00家。

  3.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为整合各类资源,逐步建立服务全面、规范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我市成立了铁岭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机构。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成立了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西丰县、调兵山市、银州区等配备了2名专职人员从事农村产权交易工作。部分乡(镇)依托经管站,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市财政投入50余万元,搭建交易平台,已初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和管理平台,为农村产权信息的收集、发布以及后期交易提供了坚强保证。

  4.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稳妥有序开展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推进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市共评出信用村43个,覆盖信用户1341户。2018年,市、县农交中心共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68个,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用流转经营权证办理抵押贷款2102.5万元。经多方沟通协调,铁岭县、开原市、西丰县与辽宁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建立了“政银担”合作伙伴关系。经过协商,省农担公司为支持铁岭农业经济发展,决定首年在政府没有缴存风险补偿金的情况下,依然对我市开展业务。目前,通过“政银担”模式全市共发放贷款1.5亿元。

  5.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农业生产托管,是社会化服务直接服务农业和农户最具有时代意义的方式,是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经营模式。农业生产托管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农业生产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辽宁省农委、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农财[2017]200号)文件精神,铁岭市昌图县和铁岭县承担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任务。为组织实施好我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市农业农村局按照项目实施原则,认真调研、及时部署,项目进展顺利。2018年,铁岭县确定农业托管服务组织48家,全程托管合同面积15.1万亩,涉及农户10922户;昌图县确定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能力和农机服务能力、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社会声誉良好等条件农业托管服务组织79家,全程托管合同面积16.7万亩,涉及农户21496户。共计落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240万元。昌图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管理模式获得农业农村部的肯定。

  6.抓好农业技能培训。结合市农业农村局各部门的工作职能,2018年,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510人;举办设施农业业主培训班1次,培训200余人;实施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培育”工程,组织培训班2期;与组织部合作举办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1176个党支部书记、89个涉农乡镇党委书记全面培训;培训新农村建设复合型带头人310人;培训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473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即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840人。通过开展培训,让经营土地的人更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

  二、下步工作安排

  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围绕这些问题和建议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回头看”工作,加快推进县级人民政府颁证工作,6月底做到应发尽发,颁证率达到100%;二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着力规范流转操作程序,在规范合同文本填写和严把流转审核上下功夫,形成比较严谨、规范、操作性强的土地流转模式;三是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四是在铁岭全域范围内深化土地托管服务,打造农业全程服务体系。经调研,铁岭未作为土地托管试点的地区,广大农民及农业服务组织对土地托管的内涵认识模糊,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及政策支持力度。注重发展和壮大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服务主体,给予法律法规、政策扶持以及农业生产托管运行中的支持和优惠。同时,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农户实现集中连片经营、协调服务组织与农户关系、引导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评价服务效果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五是倡导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合作社为平台,通过集成创新,最终形成家庭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产业化经营和行业协调“五位一体”,农户、合作社、企业共赢的局面。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