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王丹代表:
您提出的《持续加强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建设铁岭全域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立健全最严格黑土地保护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于2022年8月1日正式实施,从法律层面上规定建立黑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黑土地保护情况纳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建立健全最严格黑土地保护机制。铁岭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等7部门于2022年7月22日联合出台了《铁岭市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30年)》,在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4个典型黑土区重点县(市)划定黑土耕地保护区,总面积不低于648万亩,其中:2021-2025年实施341万亩,2026-2030年实施307万亩,分别连续5年采取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综合措施进行保护。建立黑土地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开展黑土地保护实施情况绩效评价,考核结果列入县级党委、政府班子及其主要负责同志绩效考核。增加黑土地保护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的指标权重,强化责任落实。加大黑土地保护工作督查、考核力度,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地区和部门进行通报、约谈,确保黑土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市已完成铁岭县、开原市和昌图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我市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有机肥厂)已经基本正常运行,截至目前共收集粪污10.27万吨,生产粪肥3.1万吨,销售1万吨。养殖场户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已投入使用。我市734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积极推广昌图县探索出一条“畜禽养殖散户粪污集中堆沤+种植业合作社上门收集统一发酵还田模式”和“制度引导—网格管理—督导促进—群众自治”模式。让养殖户的多余的粪污有去处,又让合作社有机肥料有来源,让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形成闭环。围绕玉米种植与生猪养殖产业,铁岭县建设区域性粪污集中收集中心3个、先后成立了辽宁东北丰专用肥有限公司、辽宁嘉丰科技有限公司、铁岭牧原有机肥厂等规模以上有机肥生产企业3家。为引导当地农民开展畜禽粪污资金化利用,昌图县通过建立微站、小站、中站,将养殖产生畜禽粪污统一堆放至田间、地头和林带进行发酵,实现三季堆积,一季播撒,已初步建立排入规模和还田量相匹配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获得了当地家民的普遍认可。积极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各项措施,推进秸秆“五化”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为90%,铁岭县引进秸秆膨化饲料设备,对秸秆进行膨化处理,实现了膨化秸秆饲料替代20%生猪饲料,降低了生猪饲养成本,构建了种粮—养畜—生态种植循环产业链。
三、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数字化”。全市建立耕地监测点100个,对黑土耕地质量变化趋势进行跟踪监测,定期开展黑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铁岭县以获辽宁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为依托,一期建设了铁岭县“平安乡村”应急指挥系统智能化平台、铁岭县“绿色乡村”人居环境综合监测系统。以张庄玉米专业合作社为代表打造了基于5G的数字化农业园区数字化项目,通过5G网络实现的自动驾驶、无人机植保、智慧灌溉、指挥决策和溯源直播,直接降低水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加速智慧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开原市实施数字乡村,加快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物联网建设力度。积极调动各乡镇(街道)及重点农事企业积极性,跟进实施“铁农云”建设,推进“云、码、村、社”数字化进程工作的开展。
四、强化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支撑。成立了铁岭市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专家组,以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张旭东所长为组长,李宏哲、张军、刘阳、杨帆、刘忠山、许起等人为组员,主要负责研究分析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情况,提出技术和政策建议,并为我市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考核评估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为做好我市2023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工作,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线上培训,培训对象为农机作业机手和合作社种植大户,现已在全市各县区召开培训32场次,参训人数近3000人次。同时,今年以来我市已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12期,培育高素质农民560人,培训班通过“集中理论授课+基地技能实训”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内容涉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乡村振兴、病虫害绿色防控、生态种养化肥减量增效、粮食生产风险防控技术。同时不断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坚持以主推技术示范展示和教学活动为重点,遴选建设31处示范基地,选聘428名技术指导员,遴选确定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256个,充分利用基地展示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不断提升黑土地保护的科技保障能力,有效引导带动本地和外地农民群众转变思维观念,推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一是印发《铁岭市新型经营主体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推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建立市级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每个省级以上示范社配有辅导员跟踪服务。铁岭市先行先试,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辅导员队伍,印发《铁岭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管理制度》,共选聘市级辅导员55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点对点服务。二是开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全市新增合作社市级以上示范社12个、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3个,推荐国家级示范社5个(待公布)。三是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项目落实。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和西丰县承担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任务。争取省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补贴项目资金近600万元,为农民合作社提供记账服务、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补助等多种措施,提高经营主体能力建设和规范化运营水平。
2023年,我市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5.55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213万亩,保护性耕作项目188万亩。此三大黑土地保护工程项目规模均为全省第一。下一步,我市将依托黑土地天然优势,以保障粮食产能、恢复耕地地力、促进黑土耕地资源持续利用为核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广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进一步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助力铁岭市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