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10 日
铁岭市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抢抓“突破辽西北”重大发展机遇,扎实推进我市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逐步向高端化、绿色化、集聚化、智能化迈进,使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成为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重要支撑,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按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安排和培育“八大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加快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智能化改造,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协同创新为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完善产业链条,引导产业集聚,增强规模化集群效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发展契机,开展多元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努力把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打造成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和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资源节约、环境良好、区域协调、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格局。
2.坚持创新驱动与结构优化相结合。优化创新条件和环境,推进研发和检测能力建设。鼓励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提高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力争突破和掌握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的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
3.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着重解决制约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性问题,强化专用车整车制造企业招商引资,推动现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资源整合,全力打造以专用车整车制造为龙头、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三)发展目标。
1.产业总量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全市专用车产量达到1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产值25亿元,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达45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户,成为辽北专用车与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
2.企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到2020年,培育1户年产超过2000辆、产值超过4亿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专用汽车企业,配套发展15户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打造一批技术成熟、品质精良的优质企业。
3.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省级创新研发平台(包括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实验室、省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达到8家,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3%。
4.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形成。到2020年,培育5户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形成比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动力电池、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助推专用汽车产业提档升级。
1.加快基地规划建设。主要发展专用车五大板块:以陆平专用车、天信专用车、合力专用车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除雪车、绿化车、道路养护车、除污车等城市管理专用车;以乾丰专用车为依托,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以陆平专用车为依托,重点发展铝合金轻量化罐车及厢式车;以陆平机器、辽宁际华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军用特种车;以奥拓福水刀为依托,重点发展高附加值抢险救援车。
责任单位: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开原市政府(责任单位中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突出我市专用车产业特色,立足现有专用车整车资源,引导优势企业根据自身优势,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国企央企形成战略合作,攀大附强,做强优势产业,汇聚发展动能;发挥产业园区优势,承接汽车整车和配套产业转移,在做大增量的同时,摸清现有停产、半停产企业基本情况,嫁接改造、腾笼换鸟,搞活存量,加快实现专用汽车核心业务跨越式发展。
责任单位: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3.把握趋势开拓市场。瞄准专用车市场重型化和多轴化、轻量化和高技术化、厢式化和轻型化三大发展趋势,着力引进高等级公路运输重型牵引车、半挂汽车列车、物流运输厢式汽车、机场服务车、高等级道路养护车、抢险救援车等,重点推动陆平机器与东软集团合作生产移动CT诊疗车项目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支持企业走出去,主动承接海外项目,鼓励乾丰专用车开拓南非、意大利等海外市场。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依托周边整车企业,引导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
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沈阳华晨集团、长春一汽等重大整车制造企业为重点,加强与整车生产企业和汽车总成零部件企业合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形成系统开发和制造能力,加大对外合资合作力度,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项目,力争在汽车发动机、汽车关键电子控制系统、车载信息技术及精密零部件铸造技术等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招商局,各县(市)区政府,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大力推动集约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以莱尼线束、三浦汽车为依托,加快引进高端汽车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以辽宁圣加伦、辽宁瀚德、天河机械、中泰机械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基础,吸引汽车车架、车桥、发动机、变速箱、电气设备、底盘等关键零部件企业集聚,形成集群效应;以比科新能源为突破,重点发展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招商局,各县(市)区政府,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3.组织实施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中泰机械汽车制动钳项目建设,填补省内配套产品空白。与上游沈阳华晨集团、中车集团形成产业链对接,带动下游产业链发展,加速区域产业一体化。着力推进辽宁丰迪发动机进气系统项目和铁岭鑫龙公司年产1144万件汽车寻机平衡轴、摇臂轴、挺杆、皮带轮项目建设,带动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招商局,各县(市)区政府,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助力产学研一体化。借助产学研合作优势,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与东北大学、中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汽车研究院、吉林大学车辆工程学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经营方式,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高起点自主研发体系。
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建立共性创新平台。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机制创新与技术突破相结合。以天信专用车为依托,建立集开发、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充分利用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与辽宁帕卢斯特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慧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达成的技术转移、技术培训、项目咨询与包装等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共性研发平台,共享科技转化成果。
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3.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关键材料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瓶颈,依托辽宁陆平机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际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研发力度。推进陆平专用车利用国内先进无缝焊接技术研制军用运水车、军用机场油料回收车以及际华防爆运兵车等新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实现民用专用车进入军工领域。
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四)着力补齐产业短板,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
1.做强现有汽车产业。依托陆平专用车、天信专用车、莱尼线束、辽宁圣加仑等龙头企业在产品生产、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支持比科年产10万套动力锂电池项目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县(市)区政府,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加大精准招商力度。以整车制造企业为突破点,瞄准国内外知名主机厂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针对性地跟踪其产业布局,采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提前梳理、量身打造对接项目。依托毗邻沈阳、长春两大汽车城的区位优势,重点面向沈阳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配套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上游模具配套企业开展招商工作。
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各县(市)区政府,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3.发挥产业联盟优势。以天信专用车研发中心为核心,以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多个专用车板块为支撑,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立汽车产业技术联盟,支持鼓励基地内企业与国内各大整车、汽车零部件厂商开展合作,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形成产业控制力和影响力,推动跨界合作交流、技术协同创新,培育新的市场优势。
责任单位: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五)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1.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积极争创中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发挥市长质量奖获得企业陆平专用车和辽宁省名牌产品精华橡胶软管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企业家品牌意识和诚信体系建设水平,改变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局面,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
2.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从资金、税收等方面加大对企业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制的支持力度。同时发挥标准在抢占市场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企业更加主动地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提升我市汽车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在国内同行业的话语权。支持比科新能源项目积极参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制定。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3.搭建电商销售平台。通过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O2O展示平台,搭建“线上+线下”两个销售渠道。线上平台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开启专用车基地电子商务销售窗口,通过互联网宣传推介,扩大基地企业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线下平台通过举办车博会活动,布设特色专用车实物展区,结合线上交流互动,推动线上引客聚客、精准营销与线下真实体验、品牌信服务相融合。
责任单位: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
(六)瞄准新兴技术前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扩大产业规模体量。规划建设以铁岭经济开发区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为核心,带动铁岭县、昌图县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并辐射全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围绕乾丰新能源客车、华晨新能源物流车等新能源专用车整车生产企业,在比科新能源锂电池项目基础上,引进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
责任单位:铁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铁岭县政府、昌图县政府
2.发展完善配套产业。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情况,合理规划充换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布局,对充换电站、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在规划、报批、用地、建设、验收、运营等各环节予以优先支持,确保充换电站、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电力供应,建立覆盖全市、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充换电服务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运行需求。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局、铁岭供电公司
3.加强推广应用力度。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全市的普及应用,使其在城市公交、物流、邮政、市政、旅游等公共领域推广应用比例显著提高,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逐步扩大公共机构采购新能源汽车的规模。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旅游委、市政府采购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
贯彻落实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大对汽车产业重点领域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利用平台,加强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
(二)创新金融服务。
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产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银企合作;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消费等各环节融资需求,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三)优化服务平台。
提高园区建设起点,强化园区承载能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要素保障。建立企业家微信平台,搭建服务企业直通车,提供政策解读、产品对接、沟通交流服务。
(四)培养引进人才。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家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支持企业加快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和团队,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企业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归属感,提升企业整体发展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提高人才驻留率,增添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对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我市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度较高,产品技术水平提升,区位优势明显,兼有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作为产业发展支撑,具备发展汽车产业要素条件。按照《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辽宁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
的通知》(辽委办发〔2018〕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铁岭市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以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坚持协同创新、补齐短板、完善链条,引导集聚,确定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对《实施意见》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的基本原则做出了阐述,按照2020年时间节点确定了总体工作目标,其中主要包括产业总量、企业规模、创新能力、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等量化指标。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主要包括6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一是在助推专业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方面,包括加快基地规划建设、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把握趋势开拓市场等3项任务。二是在引导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方面,包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动集约发展、组织实施重点项目等3项任务。三是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包括助力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共性创新平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等3项任务。四是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方面,包括做强现有汽车产业、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发挥产业联盟优势等3项任务。五是在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方面,包括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搭建电商销售平台等3项任务。六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包括扩大产业规模体量、发展完善配套产业、加强推广应用力度等3项任务。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创新金融服务、优化服务平台、培养引进人才等4个方面提出了组织保障措施。
辽宁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