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铁岭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推进铁岭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3日
关于推进铁岭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农产品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为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品质优良、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铁”字号农产品知名品牌,形成农业农村经济振兴新动能,实现品牌强农、品牌富农、品牌强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布局、政策支持、标准制定、评选认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品牌的良好环境。
2.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培育和营销推介力度,运用品牌理念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经营主体。
3.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适应市场和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推动企业利用区域特色的易传播性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围绕地区资源优势、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培育和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4.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农产品品牌经营主体创新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增强品牌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推动作用、专家指导作用、媒体传播作用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形成全市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新格局。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市以“三品一标”为基础,基本建成涵盖政府公共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铁岭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保护、管理体系,培育形成一批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声誉的铁岭农产品品牌,逐步形成以品牌为引导的优势农业产业链。
(1)打造铁岭农产品政府公共品牌。公共品牌标识要体现铁岭农业特征,差异化和个性化特点鲜明,应适用于全市当前和今后的农产品及相关服务发展。
(2)打造铁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每年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以上,每年申报国家级农业区类知名品牌示范区1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以上。
(3)加快“三品”认证工作步伐。每年新增绿色和有机食品农产品认证10个以上,到2020年,全市“三品”认证农产品达到210个以上。
(4)打造名牌农产品。全市品牌农产品每年争取新增中国名牌或辽宁省名牌2个以上,评选铁岭市名牌10个以上。
(5)打造“铁岭礼品”品牌。每年在全市品牌农产品中开展1次“铁岭礼品”评选活动,评选10个以上“铁岭礼品”。
二、实施路径
(一)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做强一批传统品牌。引导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传统品牌推广使用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鼓励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大对铁岭大米、铁岭花生、铁岭榛子、铁岭玉米、铁岭胡萝卜、铁岭大葱、开原紫皮大蒜、开原大米、开原韭菜、开原榛子、昌图黑猪(活)、昌图黑猪(猪肉)、昌图豁鹅、西丰梅花鹿、清河胖头鱼(活)、清河胖头鱼(非活)等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推广使用力度,扶持引导域内品牌农产品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省级名牌,促进传统品牌做大做强。
(二)实施品牌创新工程,培育一批特色品牌。与国内有关知名农业品牌机构合作,打造一批铁岭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动产地精深加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品牌经营主体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
(三)实施品牌整合工程,打造一批旗舰品牌。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融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等大宗农产品,肉鸡、肉猪、肉牛、蛋鸡等畜禽产品,榛子、花生、食用菌等具有特色产业优势的区域公用品牌构建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四)实施品牌信息工程,构建互联网+品牌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建、合作、搭建线上农产品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营销体,打造铁岭农业品牌营销平台,实现品牌档案动态化管理和资源共享。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充分发挥农村淘宝、邮农丰12316等公益服务职能,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有一定品牌基础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
(五)实施品牌礼品工程,精心打造“铁岭礼品”。重点打造东阿阿胶、茅台保健酒、梅花鹿系列产品、野蚕丝系列产品、铁岭大米、铁岭榛子、昌图花生、国美猪肉、中敖牛肉等系列品牌礼品,设计铁岭礼品LOGO、包装礼盒等,强化品牌产品推介力度,每年推选一批品牌特色鲜明的礼品面向社会广泛推介。利用政务会议、政务接待以及举办专题推介会等渠道,对“铁岭礼品”进行展示和宣传。
三、主要工作
(一)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
加快培育壮大农事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改扩建、上市融资,积极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年产值过亿元的品牌农业企业。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创建,鼓励农民合作社以品牌为纽带,吸引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结合农村土地确权,依法有序推进土地向拥有品牌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牵头单位:市农委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局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支撑体系。
1.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制定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等级划分、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涵盖生产环境(土壤、水质、大气等)、生产过程(肥料、农药等的施用量、施用方法等技术规程)、加工包装等环节,形成一整套品牌农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以农事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为载体,以标准化粮油生产基地以及标准化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草药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为重点,集中连片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到2020年,各类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创建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10个。
牵头单位:市农委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局
2.建立品牌农产品评价体系。研究制定铁岭市农产品知名品牌评价办法,每年开展一次铁岭市名牌农产品评选活动。做好全市农产品品牌的挖掘、遴选和培育工作,通过建立科学的品牌评价体系,准确、合理地反映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的真正价值和在市场中的真实竞争力水平。遴选竞争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形成铁岭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
牵头单位:市质监局
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局
3.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保护体系。建立铁岭农产品品牌目录,做好品牌认证登记保护工作,对认证的品牌农产品实行动态监管,构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建立铁岭农产品品牌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对监测结果予以通报。建立铁岭农产品品牌商标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商标管理,做好“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产品以及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
牵头单位:市农委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局
4.建立健全宣传营销体系。充分利用主流新闻媒体,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自主农产品品牌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培养消费者食用和使用铁岭农产品的消费习惯。提高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增强自主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认知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为“铁”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深挖品牌内涵和品牌文化,讲好“铁”字号农产品品牌故事,加强产品包装形象设计,促进产品深度开发和增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筹建铁岭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鼓励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铁岭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继续组织域内优秀农产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有机食品博览会、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大连国际农业博览会等重大农业展会。鼓励农产品品牌企业加强产销对接,推动“铁”字号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支持“铁”字号农产品品牌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在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及有影响力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区域开展宣传推介。坚持线上、线下并重原则,引导域内优秀农产品通过展示展销中心、连锁店、主流超市、电商网络等渠道覆盖全国营销网络。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局、铁岭日报社、铁岭广播电视台
(三)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农产品品牌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产学研联合。鼓励农事企业与大专院校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立博士工作站,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在产品开发、创意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满足多样化消费新需求。做大做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支持有基础、有条件、有意愿的农产品品牌企业上市融资,改善资本结构。
牵头单位: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局
(四)抓好品牌服务工作。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管理服务和技术指导,积极组织开展品牌建设培训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开展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农产品品牌创建培训工作,聘请品牌建设领域专家讲解品牌农业产业价值再造、农业企业品牌化战略价值体系构建,以及传统农业的文化发掘与品牌化等,解答品牌建设中的疑惑,拓宽品牌建设思路,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和品牌建设能力。要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产品品牌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专业组织在品牌整合、行业自律、创建区域公用品牌中的作用。
牵头单位:市农委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局、铁岭日报社、铁岭广播电视台
四、措施保障
(一)强化品牌建设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铁岭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负责协调推进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农产品品牌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加强督促落实,确保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有关部门要整合相关各类专项资金并适当向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倾斜,形成示范效应。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对获得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三)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量化打分。市政府将把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绩效考核内容。
附件:铁岭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附件
铁岭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张世伟 副市长
成 员:高文哲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富义泰 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局长
马铁军 市财政局局长
李福罡 市农委主任
李彦君 市水利局局长
梁 强 市林业局局长
康 平 市商务局局长
刘 库 市工商局局长
刘士英 市质监局局长
王耀辉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张维范 市畜牧局局长
贺玉满 铁岭日报社社长
党占江 铁岭广播电视台台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办公室主任由李福罡同志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