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铁政办发[2017]34号 发布日期: 2017-12-20
文件 file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27日


铁岭市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6〕148号)精神,盘活体育资源,丰富和优化体育供给,加快体育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引领,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立足我市体育发展实际,整合体育资源,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促进体育需求和消费不断增长,优化体育供给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活力,促进供需均衡发展,打造健康铁岭,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优化结构,增量供给。遵循体育发展规律,从战略上布局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模态;依据需求结构优化供给结构,增加体育服务资源总量,满足大众丰富的体育需求。
  2.协调供需,盘活机制。促进大众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不断增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均衡的需求与供给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盘活体育协会和社会管理机构运行机制,引导市场积极作为,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形成有效的多元治理局面。
  3.创新发展,统筹兼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创新发展条件,确立统筹发展思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协同发展;促进体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度融合,实现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科学发展,赛事驱动。加快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立多层次结构的赛事体系,充分发挥赛事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总量,促进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三)工作目标。
  1.体育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建立均衡发展的供需关系,依据政府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个体需求调节供给结构,形成需求与供给及时合理调节的良性互动局面。
  2.体育供给总量明显提高。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有效分离,体育场馆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存量资源得到盘活;体育资源总量增加明显,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体等不同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3.体育供给活力显著增强。协会机制活力显现,赛事驱动明显,产业资本活跃,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构成的体育生态系统生命力旺盛。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体育结构增加有效供给。
  1.增加体育基础设施供给。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补总量短板,引导产业资本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至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完善体育产业发展布局,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构建大众消费意识主导下的体育产业发展布局。
  2.增加体育赛事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重点培育钓鱼、自行车骑行、万人健步走、太极拳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推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的设立与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种类齐全、大众喜闻乐见的业余体育联赛;积极响应3亿人上冰雪号召,瞄准2022年冬奥会,建立冰雪运动特色联赛。
  3.增加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建立公共体育服务平台,满足大众科学运动、运动处方、运动健康管理等多元化需求;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管理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效服务大众。
  4.增加特色体育需求供给。根据需求引导产业资本建立体育活动平台,注重特色体育需求供给;促进体育消费供给;加强中端体育消费供给,加入辽宁省的冰雪产业服务带、自驾车体育游憩带、户外运动休闲带;丰富大众体育消费供给,提供品种繁多的体育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旧厂房的升级改造,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增加体育政策供给。贯彻落实辽宁省体育发展新常态的政策体系;将体育健康融入医疗健康制度,倡导健康关口前移,推动建立个人医保卡账户余额部分可用于健身消费制度;推动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经认定取得税费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二)创新体制机制盘活体育资源。
  1.创新运动队培养体制。实行运动项目分类管理,将服务辽宁和铁岭需要的运动项目由政府购买服务,对服务大众需要的、具有市场基础的运动项目逐步由社会和市场共同举办,逐渐形成生态化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
  2.创新体育协会运行机制。提供必要政策支持,发挥体育协会在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等领域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积极进入体育供给侧,借助灵活的机制向社会各领域提供优质体育服务。
  3.完善场馆管理措施。探索推广PPP模式,提高体育场馆运营水平,推动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简政放权,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走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降低赛事举办成本,鼓励社会办赛,建立多层次的赛事体系。
  4.提升体育场馆服务水平。坚持有偿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辅相成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各类体育场馆与设施为载体,盘活各地区体育场馆与设施,在积极开拓竞赛演艺市场、全民健身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掘体育场馆健身休闲、会议会展、培训演出、商贸租赁等功能,为群众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等体育活动提供场馆、设施和技术辅导等多层次优质服务。
  5.盘活特色体育资源。依托我市山水优势和旅游业的发展优势,重点建设富有铁岭特色、区位优势明显的户外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一系列有潜力的体育旅游项目;组织开展我市的品牌体育赛事,引导体育赛事向高端化发展,打造莲花湖湿地自行车赛、全国钓鱼大赛、全国舞蹈大赛;打造具备区域影响力的龙舟比赛、北方卡丁车场地赛、航模比赛等赛事,使体育旅游和体育赛事联动发展。
  (三)加强政策引导做强体育市场。
  1.结合相关政策,做好体育市场引导。加强项目推介、落地、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积极促进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用足用好体育彩票杠杆作用,尝试推进区域性特色体育彩票运作机制;发挥体育彩票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全民健身领域,建设智能化体育健身路径等基础设施。
  2.引导体育企业做强做精。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比较优势、竞争实力的体育产业重点企业,以参股方式组建铁岭市体育产业发展集团,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成立体育产业集团,为做强我市体育产业强市战略奠定基础,扶持一批健身服务品牌和连锁健身服务品牌。
  3.积极引导大众建立体育健康生活方式,做强体育消费市场。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6〕152号),推动我市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针对全民科学健身需求,加强科学运动指导服务;建立有效激励制度,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业余体育赛事,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消费的“乘数”效应。
  (四)全面推进体育管理机制改革。
  1.有效推动体育管理机制改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适应新常态的体育管理体系。打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主体协同共治新局面,提高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驾马车”的协同治理水平。
  2.依据市场需求,实行分类管理。培育体育中介服务业,促进体育资源流通,盘活体育组织,盘活赛事主体;探索推进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积极促进体育场馆经营公司化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市级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推进有关体育改革发展重大决策事项,推动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明确责任分工。
  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推进铁岭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的实施。
  (三)强化宣传引导。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铁岭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读 unscramble
图解 Picture 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