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0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4日在铁岭市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文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打响新时代“辽沈战役”铁岭攻坚战,实现了首战告捷。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4个,凯王圣大新材料等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抢抓央地合作新机遇,国电投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等14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尼尔科达家居产业园等589个项目开复工,奥瑞金大米深加工等301个项目竣工投产,华电铁岭离网储能制氢项目成功制取全省第一桶绿氢。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强化工业主导地位,设立企业设备投资奖补资金,实施技术改造项目96个,新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户,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2户,辽宁金正大成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陆平机器、鑫丰矿业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强化数字赋能,9户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川顺食品、瀚德密封系统成为省5G全连接工厂试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注册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省级科技平台14个,实施一批“带土移植”“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6户、高新技术企业18户、雏鹰瞪羚企业12户,市橡胶研究院获批省中试基地。
——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担当,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保护性耕作规模居全省首位,“张庄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案例。金花69号花生等12个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昌图黑猪等4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9户,川顺食品晋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扬帆食品等4户企业晋升省级,银州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获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扎实提升农村环境,新建及维修改造农村公路652.5公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468.8公里,改造农村危房721户,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83个。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全域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成届中评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维修改造老旧小区50个、老旧管网430公里,新改建口袋公园30个,凡河新区道路恢复工程全部完工。银冈书院提升工程顺利完成,源宇宙农乐科普基地、辽北第一夜市等消费新场景加快形成,荷花文化旅游节、半程马拉松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铁岭县、昌图县县域直播电商项目获批全国优秀案例,全市网上零售额增长30%。省担保集团和农担公司落户铁岭,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设立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中心,出台投诉举报及责任追究办法,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全力破解“中梗阻”等突出问题,“领导干部走流程”经验在全省推广。启动存量房“带押过户”登记业务,个人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60分钟立等可取。铁岭信创云获2023年可信云大会最佳实践奖。重组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国有资本布局得到优化。铁岭经开区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创新“保税物流+国际班列”区港直通模式,中欧班列“铁岭号”实现满洲里、绥芬河“两口岸运输”和对俄贸易“双向互通”,俄罗斯邮政物流中国集货中心落户铁岭,保税物流中心出口规模居东北地区第2位。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巩固,21个国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完成废弃矿山治理4885亩、防沙治沙1万亩,新增造林4.3万亩,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顺利实施,清河区水系连通、南城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我市重夺省“大禹杯”,西丰县荣获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吉能压缩空气储能、恒业气体项目入评国家绿色低碳先进示范工程。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金融改革化险取得阶段性进展,铁岭银行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农信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地方中小银行清收挽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铁岭新城上市公司实现转型重组。银州寿光果蔬贸易城、财富广场、恒大林溪府等历史遗留问题有序有效处置。扎实开展平安护航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12345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对接联动,万人口发案率连续3年保持全省最低。积极推进“万件化访”行动,信访总量下降44.7%。深入开展城镇燃气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处置开原“6·1”龙卷风自然灾害,全市森林火灾“零火情”,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向全市人民承诺的7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等群体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培优产业帮扶项目,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救助残疾儿童438名、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973户,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改善76所普惠性幼儿园、13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整合乡村小规模学校23所,开原民主教育集团“五育并举”办学模式在全省推广。市中心医院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获批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铁岭县和昌图县医院入选全国县级医院500强。医保DIP支付方式实现实际付费,异地就医报销比例提升5~10个百分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铁岭段)建设保护取得新成果,《不了情》等文艺创作精品频出。成功举办市十运会,宋布寒、王宏宇等铁岭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场捷报频传。
一年来,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45件,见面率、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直面各种风险考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项工作总体符合预期,振兴发展呈现新变化新气象新局面。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向中省直驻铁单位和驻铁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铁岭振兴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振兴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结构调整步伐不快,振兴发展的体验感不强;招商引资质效不高,有效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消费增长乏力,市场主体不够活跃;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压力增大,“三保”支出、地方债务偿付持续承压;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获得感不强,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政府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有待提高,基层基础建设仍需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辽宁新时代“六地”建设中锻长板、补短板,扎实推进铁岭“五个基地”建设,打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铁岭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全力构建具有铁岭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锚定新型工业化总目标,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推进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基地建设。
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域内企业间产品、资本、技术、信息深度融合,聚企成链、集链成群,形成协同配套的“雁阵效应”。支持陆平机器、益海嘉里、贵鑫环保等重点企业成长为头部企业,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向系统总成升级,推进电力装备、煤机装备、橡胶、医药、建材、生物质等特色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粮油、畜牧两大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打造玉米和生猪两个超200亿的全产业链,力争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7%以上。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行动,实施技术改造项目75个以上,培育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10个、绿色制造企业25户,新增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0户。发展壮大消费品工业,依托尼尔科达、新兴板材、华文家居等优质项目,打造家居产业综合体。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精准对接国家创新绿氢发展模式,加快新增200万千瓦风电、华电铁岭绿电制氢及氢能一体化、吉能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推进调兵山市化工园区申报评估认定,支持铁岭县绿电化工产业园创建,推动风电光伏发电本地消纳制氢产业发展,推动绿电制氢向绿氨、绿醇发展,叫响绿色资源品牌,打造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基地。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支柱、重点和成长型企业梯队,逐企建档、一企一策、提质增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户、亿元以上企业5户,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中小企业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校(所)企双百行活动”,布局一批“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户、高新技术企业10户、雏鹰瞪羚企业12户。
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实施县域商业发展三年行动,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商业步行街和连锁便利店发展,继续打造消费新场景。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落实惠民消费补贴政策,实施汽车下乡、房产家居联动等活动,支持大宗消费。加快文体旅商产业融合发展,重启铁岭大戏院,实施冰砬山、龙首山等传统景区提升改造,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提档升级,动态调整四季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开展文旅促消费活动,打造“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
(二)聚焦项目为王,强力招商引资,注入优质发展增量。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树立大抓项目鲜明导向,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以有效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建立“产业+科技+资本”招商模式和“行业+部门+载体”招商机制,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紧盯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深入开展以商招商、资本招商、乡贤招商、商会招商和研究型招商,重点引进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项目。全年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30个,3亿元以上项目40个,5亿元以上项目25个,铁岭经开区和铁岭县在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上实现突破。精准研判国家政策取向和社会资本投向,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50个。
加力推进项目建设。组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加强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保障,支持企业叠加享受各级政策,强化项目服务专班作用,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建设年度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600个以上,单体项目亩均效益5万元以上。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央地合作,推动国电投共享储能电站国家示范项目建设。继续组织项目建设大比武,定期举办项目观摩活动,推动项目快动工、快建设、快见效。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深度融入沈阳都市圈,提升产业融合度。主动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完善“保税物流+国际班列”区港直通模式,加快融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聚焦对俄贸易扩大出口,努力建设节点型现代物流陆港基地。
(三)聚焦粮食安全,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坚决扛牢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责任,聚力打造现代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统筹抓好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升,扩种大豆油料,支持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建设国家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分类推进黑土地保护,项目化推广“张庄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改造工程,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覆盖。培育具有核心研发能力的育种企业,加快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养殖,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种植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粮食、蔬菜和肉蛋奶供给量质提升。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支持益海嘉里、九三大豆、牧原生猪等重点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继续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加快引育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生产项目,新增投资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50个,总营业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组织直播带货活动,推动城乡消费协同发展,扩大“铁字号”农产品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基本完成乡镇和村屯建设规划,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0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60个。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综合性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污水、畜禽粪污等综合治理,新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400公里,推动建设路成网、田成方、水成渠的和美乡村。支持铁岭县、西丰县等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理,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鼓励各类人员返乡创业,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铁岭县重点推进先进制造业延链建群,工业占比达到40%以上。开原市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打造百万吨级粮油食品和50万吨级果蔬饮品产业链。昌图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西丰县着力推动梅花鹿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生命健康产业优势区。调兵山市围绕化工园区引进优质项目,打造绿色智慧化工示范园区。银州区统筹发展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清河区聚焦深化央地合作,加快现有企业和产业前伸后延。铁岭经开区重点培育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条,打造融入沈阳都市圈先行区。
(四)聚焦功能品质,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城市能级提升。以增强群众体验感为核心,聚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建设宜业宜居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守住建设用地总量和住宅用地占比“两条底线”,合理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推进以县城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好县域经济发展载体。
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市更新。精准实施城建计划,加快柴河街北段、市中心医院新址南侧道路工程建设,新建富州路西段道路,新增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6个,新改建口袋公园30个,推动城市建设补短补缺、提质提效。加快推进银州区银冈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原市老旧管网提升、西丰县雨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建设,提升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以干净整洁、设施完好、井然有序为目标,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和考评力度,针对停车难、占道经营、物业管理不规范等痛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常态长效管理。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中心城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快推进数字铁岭建设,新建5G基站900个以上,推广应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等智慧化平台,着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五)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更优发展环境,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把市场主体多不多、发展好不好作为检验标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建立发展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定标准化实施细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便利化推进政务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和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深化“一网通办”,推进更多便民利企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完善监管模式,实行涉企检查登记备案制度,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厘清开发区职责边界,理顺与行政区关系,优化组织管理,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功能,促进各类项目向园区集聚。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向主责主业聚焦,支持市属企业集团打造央地合作承接载体。扎实推进科研院所和文艺院团改革,找准功能定位,激发发展活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完善农村“三资”监管,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推动“空心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探索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高质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亲商、安商、养商并重,进一步完善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政策措施,确保各级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深入开展涉企业、涉信访、涉超期案件专项监督行动,完善拖欠企业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建立守信践诺长效机制,持续整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倡导痛痛快快办事文化,大力涵养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社会氛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六)聚焦发展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铁岭。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强化财政收支管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守住基层“三保”底线。推进城商行和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楼一策”推进“保交楼”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闲置资产处置。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升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强食药品安全治理,守住群众身边的安全。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加快实施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整治入河排污口,实施8项河道治理工程,完成黑臭水体年度治理任务,强化城区饮用水监测,加强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扎实推进废弃矿山复绿,提升生态环境安全水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
(七)聚焦民生福祉,加快补齐短板,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6大类、18项重点民生实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全市人民安居乐业。
突出抓好就业增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以上,创建国家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开展根治欠薪“四季”行动,加强灵活就业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落实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兑现。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强化教育提质理念,全面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开展名校、名师、名校长“三名”工程建设,办好以优秀教师为支撑的优质学校。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新增普惠学位1000个。进一步推进小规模义务教育学校整合,推动调兵山市、银州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全面开展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增强优质高中供给能力,提升高中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推动铁岭师专、铁岭卫职院“兴辽卓越”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积极推进本科大学创建工作。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医疗兜底原则,扎实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继续建强一批乡镇中心卫生院,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待遇,扩大住院和门诊保障范围,实现沈阳都市圈医保通办。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00户,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覆盖面。
聚力关爱一老一小。开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推动形成“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社会服务体系。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利用现有资源资产发展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构建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的多元养老体系。
(八)聚焦作风转变,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切实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强政府党的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级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让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意见,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持续推动作风转变。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工作能力,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狠抓落实、善抓落实,增强工作主动性,统筹把握时度效,敢闯敢干加实干,争取更多工作走在前列。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树立正确政绩观,运用科学方法论,直面矛盾、攻坚克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姿态,依靠顽强斗争妥善化解前进中的矛盾挑战。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集中智慧、凝聚共识,汇聚起推动铁岭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初心铸就伟业,使命引领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铁岭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勇前行,为加快推动铁岭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附件:2024年拟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附件
2024年拟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一、实施“一老一小”工程
1.为特困、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温馨、便捷、安全的居家养老环境,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00户。
2.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对符合条件的0~14岁各类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辅具适配救助,同时对上述儿童中0~7岁且家庭困难的给予生活补助。
二、加强就业保障
3.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以上。
4.帮扶1.4万名失业人员和3300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万人次以上。
5.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全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0%。
三、改进医养设施
6.建强7家乡镇中心卫生院。
7.提升职工医保门诊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门诊待遇,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门诊起付标准由300元降低至200元,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5%、一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10%,实现电子处方线上流转,惠及参保职工53万人。
四、强化教育服务
8.改善薄弱中小学办学条件,维修改造薄弱中小学12所。
9.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改善40所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条件,增加优质普惠学位1000个。
10.免费为全市中小学学生提供充足、达标的饮用水。
五、完善城市功能
11.安装城市健身路径工程设施80套。
12.改造凡河新区排水防涝设施1995米,更换维修雨水泵站设备8台。
13.新建2条街路900米,维修改造10条街路2400米。
14.新增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6个,改造面积约112万平方米,年底前完成基础类改造工程。
15.新建和改建口袋公园30个。
六、建设美丽乡村
16.安装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20套。
17.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60个、“五好两宜”和美乡村8个、乡村振兴样板村1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100个,实施美丽家园项目3个。
18.新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4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