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铁岭市加快推进融入省区域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铁岭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5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铁岭市加快推进融入省区域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铁岭市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铁岭市加快推进融入省区域发展战略

  三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22〕6号),加快推进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坚持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战略,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农业强省”部署,坚持创新驱动、生态立市、农业兴市、工业强市、数字赋能,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统筹联动、合理分工、优化发展,构建以“一轴两带一区”为统领,以“五园”为支撑,城乡融合的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区域合作增强发展动能,为建设美丽幸福新铁岭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推进。统筹各县(市)区经济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共建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园、现代化农产品加工集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功能和保健食品产业园,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发展机遇。

  二是坚持合作共享。顺应区域发展实际,实施交通共建、产业共链、生态共治、平台共创、服务共享五大工程,坚持共建共享,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发展合力。

  三是坚持重点突破。突出区域发展内涵和建设要求,强化整体推动、分步实施、示范带动,以铁南为龙头,聚焦园区共建、产业链融合、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有序推动深度合作发展。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战略定位。

  ——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向北开放门户城市和新型工业化城市产业协同配套示范区,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汽车和航空产业等配套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康养休闲度假中心。

  ——融入辽东绿色经济区。以西丰县为载体,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国鹿文化康养休闲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四)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融入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五大园区为支撑的“一轴两带一区”发展布局更加完善,城乡融合良性互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加快建立。

  ——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沈铁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大园区建设水平迈入全省先进行列,全域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建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产业链群,打造成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新的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9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4%,新能源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

  ——融入辽东绿色经济区。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显著提升,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57.81%,森林蓄积量增长0.2%。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鹿产业、中草药和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以上。

  二、优化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

  围绕融入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以“一轴两带一区”建设全方位融入,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开拓创新,科学有序推动产城布局,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推动铁岭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建设五大园区。发挥优势,打破行政藩篱,因地制宜,建设彰显特色的现代产业园区。统筹资源要素,以云上园区、花海园区、快乐园区为标准,打造四大现代智慧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成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智能鲜食的绿色厨房生产基地、农业科普研学基地、黑吉辽俄出海大通道绿色食品加工核心承接基地。铁岭县发展壮大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开原市建设以休闲和即食食品为主导的绿色食品产业园;昌图县围绕环保用生物制剂、生物育种等领域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西丰县建设以梅花鹿药用价值为主的功能和保健食品产业园。利用铁南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建设装备制造及新型建材产业园,打造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先进装备制造配套基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二)建设绿电产业园区。抢抓国家实施“双碳”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欧盟征收碳关税新挑战,建设农产品带有绿电标识的绿电产业园。变风电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深入挖掘辽河流域和高速公路两侧风电资源,通过源网荷储方式,把铁岭县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开原市绿色食品产业园、昌图县生物科技产业园、西丰县功能和保健食品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绿电产业园区,大幅降低工业用电价格。〔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国网铁岭供电公司,相关县(市)区政府〕

  (三)打造全域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抢抓省支持铁岭建设全域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机遇,围绕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和数字化,推进粮食和畜牧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业功能区、都市农业功能区、生态农业功能区有序布局。加快推动中国梅花鹿(西丰)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铁岭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西丰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全力推进开原县、昌图县、西丰县开展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鼓励支持调兵山市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四)优化城乡发展空间。提档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园区,推进经济强县强镇强村建设。完善各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服务功能,推进由“七通一平”向“新九通一平”升级。推动铁岭县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复合肥饲料,开原市造纸、起重机,昌图县换热器、农机装备,调兵山市医疗装备及用品、煤机,银州区橡塑、阀门等优势主导产业依托各自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壮大。培育壮大新台子镇、腰堡镇等20个中心镇,加快更刻红豆杉等特色小镇的培育力度,支持发展经济强村。(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县(市)区政府)

  三、加快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

  以沈铁一体化为方向,围绕“绿色发展、创新创业、开放进取、美丽宜居、和谐幸福”,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一体高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新的增长极。

  (一)推进一体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1.建设互联互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提升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互联互通水平。推进沈铁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沈阳至金宝屯铁路(调兵山段)建设,推进调兵山沈康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加快调兵山与高铁、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连接公路建设;推动东西部大通道建设,推进通江口特大桥工程,省道西二线辽河特大桥及引道建设工程;推进沈铁二号线纳入公路网。推进开原至调兵山市高速公路(辽开高速公路西延)项目、开原市G102线京抚线瓜台子村至老城段绕城新建工程项目;西丰县至新宾县高速公路项目,连接辽开、沈吉等高速公路。推进铁岭县腰堡镇、昌图县、西丰县通用机场建设。〔牵头部门:市交通运输局;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

  2.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积极参与以沈阳为核心的国家信息枢纽建设,打造都市圈大数据产业协作链。围绕城市级平台、工业互联网、智慧民生服务、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加快5G网络建设速度,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铁岭大数据中心和中国(铁岭)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银州区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和铁岭县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中国铁塔铁岭市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3.完善能源水利设施建设。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绿色能源基地。重点推进300万千瓦风电、国家电投铁岭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网架加强及电力送出工程、绿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利用铁岭电厂余热为沈北新区集中供热等跨区域项目合作。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和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推进拉马河、蒲河、万泉河河道治理,辽河干流防洪提升等水利工程项目。〔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4.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步伐。依托沈阳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合作与交流,着力打造“沈阳孵化、铁岭转化”科技创新格局。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产品,引育壮大“雏鹰”“瞪羚”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设立东北科技大市场分支机构,启动市级创新平台培育认定。积极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培育科技创新带头人,引进高精尖国外专家。〔牵头部门: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5.加强产业链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产业合作机制,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促进“飞地经济”发展。利用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专用车生产基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优势,与沈阳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用足用活省“飞地经济”政策,推动更多飞地项目落户,重点构建特色装备制造、绿色现代建筑等主导产业集群。〔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部门:铁岭县政府〕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6.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发展路线,推进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抢抓沈阳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机遇,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和应用,发展以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航空配套装备、电力设备、煤机装备新能源汽车配件为主体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依托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及广大配套中小企业,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打造风电产业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利用铁岭资源优势和在新材料部分领域形成的产业优势,发展优质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特种和异形构件材料产业,壮大铁岭橡胶等产业。〔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政府〕

  7.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建设现代农业物流枢纽中心,发挥铁岭保税物流中心、沈铁货运中心作用,积极参与沈阳国际陆港建设,利用我市东北物流城、农业会展中心等资源,主动承接沈阳市场外溢。建设康养休闲度假中心,打造“候鸟式”辽河流域休闲旅游康养地,推进辽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联合打造跨市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铁岭北方水城”城市品牌,创建一批国家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发展冰雪经济。积极参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化产业联盟和体育创新发展联盟建设。依托凡河新区生态宜居环境和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专业人才优势,盘活新区养老中心,与沈阳市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吸引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在铁岭县凡河、腰堡、新台子三镇共建康养基地,形成“医疗在沈阳,康养在铁岭”的发展格局。积极发展商贸流通和会展业,做活东北物流城、西丰县中草药材等专业市场,推进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鼓励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打造网红小镇,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做活开原市五金城、建材城、汽配城、钢贸城等专业市场,我市专业市场集聚区是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销售网络辐射面广,发展潜力大,需要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卫生健康委;责任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8.培育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共建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利用,利用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粮食主产区优势,推进玉米、稻谷、大豆等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与沈阳联合创建沈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铁岭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强化特色优势农产品种养、加工、销售合作。加快发展数字农业。贯通农业“种管收储运加销”产业链主体,大力引进数字农业龙头企业,推进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学技术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9.打造辽北对外开放门户城市。积极参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口岸合作,发挥铁岭市地处辽吉蒙三省(区)连接线上中心区域和中蒙俄大通道上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以沈阳为集结中心的中欧班列跨境通道和中蒙俄走廊重要后方通道建设。提升投资效能,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锚定重点地区和头部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深化国内区域合作,加强与江苏对口合作,推进淮安—铁岭工业园等项目。强化与粤战略合作,积极融入辽西先导区建设。〔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责任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10.搭建产业对接合作平台。充分利用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辽宁出口商品(日本大阪)展览会、辽宁跨国采购洽谈会等展会平台,推动产业交流平台建设,加强经济合作。积极参与沈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牵头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

  (五)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11.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协同治理环境污染,与沈阳共同实施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保障。强化河湖长制,推进铁岭莲花湖湿地恢复,保护好“母亲河”辽河。实施调兵山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强铁岭辽北防风固沙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建设,共同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共建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区域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政府〕

  12.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推进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银州区的辽河干流沿线地区打造西部辽河流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带。依托西丰县、清河区全域以及铁岭县东部山区、开原市丰富的森林资源、绿色农产品、中药材及丰富旅游资源,打造东部绿色经济带。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支持构建技术研发、治理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等环保产业服务链。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回收和资源化、产业化利用,建设国家级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利用农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发建筑建材、有机农家肥、微生物肥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施资源节约利用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示范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

  13.推进碳汇资源开发利用。围绕“双碳”目标,抓好生态碳汇能力建设,深入开展造林、林业修复、林业养护、储备、退耕还林等,继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推动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河流湿地和黑土地碳汇能力,争取短时间内储备定量的碳汇存量,主动参与碳交易。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进行碳监测,形成产业规模。通过碳汇的储备和交易,进行金融性转换,把资源充分变现,形成产业链条。〔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学技术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发展局,各县(市)区政府〕

  (六)加快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

  14.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建设特色职业教育基地,发挥辽宁职业学院、辽宁工程职业学院、铁岭卫生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农业、机械、护理、营养等专业优势,完善多层次、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特色职业教育基地,与沈北大学城互动发展,共创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培养输送实用型人才。创建本科大学。积极引进沈阳市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沈铁两市建立都市圈中小学校合作新模式。〔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15.提升医疗卫生合作发展水平。积极融入都市圈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建立一体化门诊通用病历机制,完善沈铁两市双向转诊机制,积极推进沈铁两市专科联盟合作。推进建立院前急救一体化协调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合作。实施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探索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医疗与养老机构协作机制,鼓励合作建设医、养、康综合体。〔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加快融入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西丰县为载体积极融入辽东绿色经济区,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强化水资源保障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一)夯实绿色生态基础。

  1.精准提升森林生态功能。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和布局,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低效林改造,培育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的植物品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林业碳汇交易。加强城子山、冰砬山等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和功能提升。加快西丰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逐步恢复废弃矿山、荒山荒地天然植被。(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西丰县政府)

  2.强化水资源水生态保护治理。实施水资源管控与水源涵养提升、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提升辽河母亲河涵水蓄水功能。加强寇河等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乡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牵头部门:市水利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西丰县政府)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东北红豆杉、红松、大花杓兰、莲、野大豆、黄檗、紫椴、软枣猕猴桃、水曲柳、人参、松口蘑(松茸)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杜松、钻天柳、紫草、辽细辛、黄耆、核桃楸、裂叶榆、刺五加、龙胆等省级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西丰县政府)

  4.提升耕地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方法,推广新型肥料和配套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实施秸秆还田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和黑土地保护项目,培育肥沃耕作层。统筹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严格落实管控和安全利用措施,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丰县政府)

  5.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明确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责任,督促企业恢复闭坑矿山和政策性关闭矿山环境。推进生产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推进生产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加快升级改造。严格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制度,加强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监督与管理。(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西丰县政府)

  (二)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6.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优化设施农业、中草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和黄牛、鹿等养殖业空间布局,延伸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推进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绿色化,增创绿色农业品牌。(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西丰县政府)

  7.培育壮大绿色加工产业。建设功能和保健食品产业园,做大生命健康产业。建设鹿产业融合发展基地,打造集种鹿繁育、成鹿养殖、生产加工、科技研发、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梅花鹿现代农业产业园,壮大现有鹿茸及鹿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实力。做强“西丰梅花鹿”品牌和“西丰保健酒”系列品牌。发展壮大柞蚕产业,创建生态型一类柞园,打造辽东柞蚕加工中心。围绕高端丝绸日用和针织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做强“西丰柞蚕”品牌,加快形成西丰野蚕丝健康系列产品集团化经营。(牵头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丰县政府)

  8.加强绿色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发展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培育建设西丰中药材等绿色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加快西丰鹿产业精深加工产品贸易中心建设,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社,西丰县政府)

  (三)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9.繁荣发展旅游业。健全生态旅游配套体系,推动红色、森林、冰雪、民俗等特色旅游加快发展,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网红打卡地”。打造“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为主题的康养旅游品牌,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子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景区为依托,开发山地型自然观光、休闲避暑、户外运动与科考等旅游线路,加强辽东区域跨境旅游合作。依托城子山抗联遗址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根据地遗址,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推进西丰满族剪纸、野蚕丝技艺、泥塑、特色食品等非遗项目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非遗品牌项目。(牵头部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西丰县政府)

  (四)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10.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铁路系统提质改造,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大通道建设,加快西丰县“一环、三纵、三横”公路网络优化升级,推进西丰通用机场建设。建设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推进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燃气配套设施,推进城市供热管网等工程建设。推进西丰县城区电网架空入地项目建设,实施西丰县冬季清洁取暖等民生工程。加快实施寇河、碾盘河、艾清河、阿拉河河流防洪抗旱除涝工程,推进诚信水库上游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维修养护工程。(牵头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国网铁岭供电公司,西丰县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强化市级统筹,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市级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研究部署“一圈”“一区”具体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加强统筹协调、跟踪督导,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融入省“一圈一带两区”相关区域发展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构建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推进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推进科技制度创新,激发创新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切实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创新绿色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牵头部门: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各县(市)区政府〕

  (三)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抓落实。

  着力提升把党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具体行动的能力,围绕重点任务谋划推进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高质量项目、重大工程和改革创新举措,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加强协调、定期调度。〔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四)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广泛宣传“一圈”“一区”的方针政策、阶段性进展,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辽宁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推动区域发展重点任务落实。〔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五)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采取季调度、半年小结、年终总结以及不定期通报、组织开展评估等形式及时跟踪了解区域发展情况,推动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政府督查室,各县(市)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