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来源: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9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铁岭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铁岭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铁岭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铁岭市 “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建设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牢牢把握我省作为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的机遇,本规划对标对表《建设纲要》重点任务,科学评估“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发展定位,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重点,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综合立体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民生交通,积极申报辽宁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充分发扬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作用,发挥交通作为国家现代化程度重要标志和桥梁纽带的作用,为我市统筹推进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提供坚强交通支撑。本规划是指导铁岭市“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2025年,规划基年为2019年。

  一、发展回顾

  (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三五”时期,铁岭市积极融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己任,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奋力前行,充分发挥铁岭市交通运输大通道节点的区位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交通通道运输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积极实施农村公路精准扶贫项目,为铁岭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发展目标夯实了基础。

  1.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完成较好

  “十三五”时期,全市共计完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5.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6.8亿元;普通公路投资38.4亿元。到2019年末,全市完成运输场站投资4389.3万元。

  2.交通运输网络整合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构筑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县、乡公路相连接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等级优良、服务优质的初步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体系为目标,积极推进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铁岭段建设,实施国省干线“断头路”和过境绕城公路、农村客运候车亭等一批工程,实施公路新改建和维修改造工程,深入推进 “四好农村路”建设。

  一是路网布局更加完善。到2019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1875.52公里,新增公路22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46公里,新增32.3公里;普通公路总里程达到11529.52公里,新增188.1公里。国、省干线1335.2公里,县道818.9公里,乡村道9319.3公里,公路网国土面积密度达到92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到39.37公里/万人。

  二是路网等级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我市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838.14公里,新增二级以上公路97.86公里,占总里程比重达到15.8%。新增普通公路铺装路面2573.26公里,铺装路面里程达到6666.3公里,占总里程比重达到71.51%,县级以上公路全部黑色化;新增桥梁11451.82延米/306座(不含高速桥梁),桥梁总数达到69089延米/2438座(不含高速桥梁)。

  3.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道路运输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客运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公路客货运车辆更新步伐,并积极引导维修市场主体从粗放型经营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变。

  (1)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客货运量降中有升。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完成货运量7.7千万吨,道路货运量年递增2.5%;完成货物周转量118亿吨公里,货运周转量年递增2.8%。完成客运量3.3千万人,比上年下降5.7%;完成旅客周转量13. 3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1%。二是客货运力稳步发展。到“十三五”期末,铁岭市包车客车达到181辆,年递增2.2%。客运班车970辆,出租汽车5298辆。货运车辆达到31242辆,年递增1.8%,其中危险货运车辆达到1253辆,年递增21%。客货运量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便利安全出行需要,为全市货物运输提供运输保障。

  (2)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运力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货运运力向大型化、专业化、专用化车型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发展多轴重载车辆5532辆、危货车辆1253辆,分别完成计划的651%和752%。到2019年末,全市多轴车辆达到10563辆,危货车辆总数为1253辆。二是运输主体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到“十三五”期末,通过鼓励全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采取重组、收购、兼并等方式,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全部完成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三是邮政快递业迅猛发展。到“十三五”期末,全市业务总量实现8.7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年均递增28.95%,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实现6.63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年均递增17.98%。其中,快递业务量实现2378万件,较“十二五”期末年均递增43.46%;快递业务收入实现2.64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年均递增32.77%。

  (3)场站基础设施布局日臻完善

  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共完成农村客运站建设51个,并全部投入使用,完成投资1584万元。完成了市客运中心、调兵山市客运站维修改造项目及昌图县客运中心续建工程,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城乡客货运场站体系。

  (4)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系统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积极推进新能源运输装备推广应用和绿色公路建设。鼓励营运企业更新新能源运输车辆,提高绿色能源使用率,共清理淘汰营运黄标车264辆,持续推进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

  4.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行业治理力度增强。积极开展道路交通运输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落实中央、省、市部署,严厉打击车匪路霸以及“非法营运”、宰客、甩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道路运输市场环境,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加强源头治理,遏制10万吨以上的矿山、大宗道路货物集散地、货运站场以及装载场所超限超载行为。二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安全应急保障处理能力,铁岭市组建公路运输安全应急保障大队,共配备安全应急保障车辆215辆,其中货车135辆、客车80辆,保障人员236人。三是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重点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等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排查消除运输企业安全隐患,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持全市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形势稳定。四是驾考培训管理更加规范。到“十三五”期末,全市驾考培训行业完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15.5万人;完成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考试、核发《从业资格证》1.56万人;完成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继续教育和诚信考核25.66万人次。拥有各类教练车1301辆,“十三五”期间新增260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

  5.行业扶贫成效显著

  按照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和《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市强力实施精准扶贫道路建设,积极争取行业支持扶贫项目,通过撤并村通油路、行政村互通等,为精准扶贫对象新建村级公路,改善贫困村交通出行问题。争取项目资金9138万元,完成121个贫困村精准扶贫路316公里,修建桥梁564延米/19座。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行体制机制,贫困地区基本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交通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基础保障,交通运输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作用凸显。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依然存在。我市国省干线公路里程为1335.2公里,仅占我市公路总里程的11.6%,占比在全省14个地市中排名第11位;二级以上公路1838.14公里,仅占我市公路总里程的15.8%,国省干线公路及高等级公路占比较低的问题突出,提级改造任务仍十分艰巨。二是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尚不完善。受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十三五”期间规划的沈铁城际铁路未开工建设,铁岭市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进程滞后。三是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单一、地方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等因素限制,导致规划的一些重点工程项目未能开工建设,开工项目进展慢,资金拨付率低。四是土地因素对交通发展制约较大。场站、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占用大量土地,近年来征地拆迁推进困难,个别难点制约工程建设进度,发展与保护的协调统一需进一步统筹推进。五是科技信息化程度不高,创新滞后。主要表现在对现有存量进行改造和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总体还处于探索阶段;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与运营、交通动态监测与预警、交通运输经济动态监测等方面的科技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六是运输行业面临新挑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不断增多,人们出行方式多样化,客运、公交、出租等行业面临客流量减少、效益下滑等新形势,运输市场正在经历变革中的阵痛。

  二、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更为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为艰巨,内外部环境均面临重大变化,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着重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9月,国家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未来30年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指引与遵循。“十四五”时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期,“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交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2.充分发挥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官作用。交通运输是区域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型产业。铁岭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合理确定“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明确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等新的发展任务,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快速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实现,为构筑我市发展新格局、培育增长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3.充分发挥通道节点优势助力沈阳现代都市圈建设。铁岭地处辽宁中部城市群,毗邻省会城市沈阳,处于东北交通廊道上,是东北地区路网重要结点,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辐射力、传递力非常强,享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随着沈阳积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的推进,铁岭市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高速、大容量通道及公共交通线网建设,着力提高交通运输发展水平,提供更加经济、高效、精准的货运和物流服务,更好地助力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争取更多地承接国家中心城市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资源产业配置,提升交通区位影响力。

  4.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智慧安全绿色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未来交通运输将呈现智能化、无人化、共享化、低碳化、高速化发展趋势,要求加强交通科技创新,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交通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交通网络。“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强化系统性风险防控,健全完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敏感区交通建设活动管控,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

  5.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编制能够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争取发展空间,为实现空间资源的有效预留提供规划基础和依据,进而保障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发展。

  (二)运输需求

  未来全省人口规模、空间分布、年龄分布及出行需求将发生变化,人口总数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到顶峰。“十四五”时期,全省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68%增至70%左右,进入城镇化稳步增长区间,人口进一步向城市群、经济区和小城镇集聚,交通运输需求将呈现以下特征。

  客运方面,预计“十四五”期间,铁岭市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速为-2%左右。高品质、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小汽车拥有量持续迅猛发展,私人机动化出行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个性化出行成为新趋势,旅游、休闲、度假、探亲、访友等出行比例大幅度提高,旅游经济、假日经济加速发展,居民消费型出行日益增加。经营性长途客运市场需求萎缩,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均有所下降。

  货运方面,预计“十四五”期间,铁岭市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速分别为-3%、-8%左右。货运结构不断调整,快递、民航货运需求占比不断提升,大宗散货运输需求将于“十四五”期间达到峰值。高价值、小批量、分散性、时效性强的货运需求快速攀升,对货物运输的方便性、快捷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货运更加趋于规模化、网络化,多方式联运比例提高。公路货物运输将成为以短途或特殊需求运输为主的辅助性运输,公路货运产量将逐年减少。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发展主题,坚持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发展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37号)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着力做好做实“统筹、融合、高效、绿色”四篇文章,做好做美“辽河国家公园”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提升干线公路比重,加快推进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高铁路覆盖范围、运输能力和服务效率,推动交通运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为铁岭市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当好先行。

  重点突出“补短板、优结构、促创新、提品质、强治理”的发展战略,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促进各运输方式协调衔接。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人民出行体验,持续推动降低物流成本。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融合。统筹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优化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分布的协调融合,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加强交通运输规划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

  开放包容,一体多元。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大通道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强化综合交通网络立体互联,推进不同运输方式间融合互动,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宗旨,全面改善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助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助力农民致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创新发展,绿色安全。推动数字交通建设,探索数据更大范围赋能综合交通运输领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加快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平安交通发展目标,切实提高交通运输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国道京抚线绕城改建为核心,加快凡河至平顶堡段改建工程建设,推进开原、西丰、调兵山、清河区等环绕城路项目。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为基础,积极解决交通贫困自然村,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全力打造安全便利出行环境,实施公铁平改立工程建设。谋划推进沈铁城际铁路(轻轨)、通用航空机场项目,提升我市换乘效率和出行质量,显著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与水平。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总指引,以“快速通达、提质增效、统筹融合、智慧高效、绿色平安、人民满意”的规划愿景为指导,力争到“十四五”期末,铁岭市综合交通发展实现“4321”总目标(“4个提升”,即全面提升网络覆盖程度、全面提升通道运输能力、全面提升枢纽衔接和辐射能级、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质量;“3个突破”,即智慧交通平台、通用航空发展、城际铁路建设取得突破;“2个强化”,即强化城乡统筹交通发展、强化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1个升级”,即行业治理体系和行业治理能力全面升级)。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高效、畅通安全、绿色智慧”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有效衔接,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安全和应急保障更加有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

  2.具体目标

  (1)规划投资

  “十四五”期末,全市规划完成交通运输行业投资约250亿元。其中,铁路项目规划投资约97亿元,通用机场规划投资7.8亿元,普通公路建设规划投资141亿元,场站建设规划投资3.4亿元,综合执法服务系统项目规划投资7600万元。

  (2)基础设施

  “十四五”期末,铁岭市普通公路新增里程600公里,全市公路面积密度突破96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三五”期末提高接近5公里/百平方公里。着力推进窄路面加宽改造和砂石路面黑色化,完善公路生命安防设施,农村公路发现的安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积极实施铁岭县、昌图县和西丰县通用机场建设,大力发展集短途运输、公共服务、飞行培训和应急救援等功能为一体的航空新业态。形成布局合理、规模合适、功能完善的城际、城乡客运场站体系。积极推进沈铁城际铁路建设新突破,强化与沈阳核心城市的多层次衔接,促进区域交通高质量发展。

  (3)出行服务

  到“十四五”期末,在全市形成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结构完善、衔接顺畅的旅客运输系统。公路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高速铁路与公路实现顺畅衔接与转换,客货运输效率大幅提高。全面提升出行服务品质,促进快速便捷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谋划建设BRT(快速公交系统),保障公交路权优先,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大幅提升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4)物流运输

  到“十四五”期末,形成以多式联运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物流网络。提升物流组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实现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大件运输、危险品物流等的专业化集群发展。邮政服务水明显提高。建成覆盖城乡、安全高效、功能更全、能力更强的邮政服务网络,形成标准规范、布局合理的快递末端投递网络,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5)创新驱动

  到“十四五”期末,铁岭市交通运输体系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水平大幅提升,跨部门数据融合的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交通行业主要业务领域运用信息化能力显著提高,全市营运车辆监管服务平台初步建立,“互联网+”促进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6)绿色发展

  “十四五”期间,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交通运输能源结构大幅优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和交通枢纽充电、加气设施更加完善便捷。推动绿色出行比例大幅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效果显著,行业环境污染有效控制,建立绿色交通发展长效机制。

  (7)安全应急

  “十四五”期间,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养护水平,加强载运工具质量治理,保障运输装备安全;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队伍建设,保障应对突发事件的交通应急响应能力。

  表1 铁岭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类 别

指 标

2019年

2025年

指 标属 性

基础设施

公路总里程(公里)

11876

12464

预期性

普通公路二级以上里程(公里)

1838

2151

预期性

高速公路覆盖率(县级节点)

100

100

约束性

公路网总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

91.5

96

预期性

创建园区路、旅游路(公里)

-

158

预期性

通用机场个数

0

2

预期性

运输服务

快速公交系统(BRT)线路

0

1

预期性

建制村通客车比率(%)

100

100

约束性

公交化运营的农村客运线路改造(条)

-

2

预期性

行政村邮政服务点覆盖率(%)

-

100

预期性

创新驱动

路政科技管理系统平台

-

初步建立

预期性

营运车辆监管服务平台

-

初步建立

预期性

邮政快递监管平台

-

初步建立

预期性

“互联网+”综合执法服务系统

-

初步建立

预期性

绿色平安

推动普及邮政快递环保包装(%)

-

85

预期性

危险品运输车辆专业停车场(处)

-

9

预期性

农村公路发现的安全隐患治理率(%)

--

100

约束性

危桥改造率(%)

-

100

约束性

营运车辆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下降(%)

-

5

约束性

  四、重点任务

  (一)网络布局

  1.对外运输通道

  “十四五”期间,铁岭市将构筑“一主三辅”对外运输核心通道,辐射连通沈阳、大连、鞍山、抚顺以及长春、四平等大中城市,助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协同发展,紧密连接长春等其他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以沈阳、长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铁岭市区域重要节点城市交通区位优势。

  主要通道:以京哈高速、国道京抚线、哈大高铁、哈大铁路为主要依托,通过谋划布局城际铁路,提升铁岭市助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通道优势,同时加强辽宁省与东北地区其他省份地区的紧密联系,促进通道沿线空间联动发展。

  图1 铁岭市“一主三辅”对外运输核心通道布局示意图

  

  辅通道:一是平康通道,以现有平康高速公路为依托,打造铁岭市北部地区与辽西蒙东、京津冀等地区的快速联系通道。二是辽开通道,以辽开高速和辽开铁路作为联系纽带,规划推进实施辽开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加强现有通道运输能力,打造铁岭与吉林方向的复合型联系通道。三是辽中环线通道,以现有辽中环线高速公路为承载,连接铁岭市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相关城市,形成铁岭市南部地区快速连通的便捷出行通道。

  表2 铁岭市“一主三辅”对外运输核心通道布局

通道定位

衔接方向

依托方式

主通道

长春-铁岭-沈阳-大连-山海关-京津冀

公路:京哈高速、国道京抚线

铁路:哈大高铁、哈大铁路、沈铁城际铁路

辅通道

四平-铁岭北部-沈阳-辽西-京津冀

公路:平康高速

铁岭-辽源-吉林及以北地区

公路:辽开高速

铁路:辽开铁路(电气化改造)

沈阳-铁岭-抚顺-本溪

公路:辽中环高速

  2.区域运输通道

  铁岭西部大通道。路线起点在铁岭县阿吉镇陈平村国道绥沈线(G203)上,利用县道阿陈线、孤懿线、前古线、省道傅桓线、县道古三线加宽改造,终点在昌图县三江口镇接国道集阿线(G303)上,路线全长154.3公里。铁岭西部大通道(原新三线加宽改造)经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调兵山市等4县(市)13个乡(镇),是铁岭西部交通主干道。新三线交通量日益增加,尤其重载车辆增多,对国道京抚线(G102)起到明显交通分流作用,是铁岭市的西部交通大通道和经济产业大通道,同时也是助力“辽满欧”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有利于加强铁岭市与内蒙古、吉林省联系,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下,城市间经济社会活动联系更加紧密,是辽宁北部新的经济增长带。

  铁岭东部山区大通道。路线起点在铁岭县横道河子镇百贯屯村省道沈上线上,经由省道沈上线(S104)、国道开奈线(G505)、国道饶盖线(G229)和省道平桓线(S201)组成,终点在西丰县平岗镇国道集阿线上,路线全长194.5公里,是与国道京抚线(G102)平行的一条贯穿市域南北的东部运输大通道,也是国家战备公路。涉及项目包括省道沈上线、国道开奈线、国道饶盖线、省道平桓线升级改造和路网改善,全长119.2公里,二级公路,路面宽9-12米,工程总投资约11.9亿元。东部山区大通道的建设将极大加强铁岭市同吉林省各城市的连接,进一步构建适应区域合作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实现区域内交通运输一体化。紧抓长春城市群发展机遇,助推铁岭市经济快速发展,更好地促进“铁四通辽”区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铁岭市位于长春城市群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之间的区位优势。

  3.干线网络

  “十四五”期间,铁岭市将完善“四纵八横一环”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打造便捷高效的内部公路连通网络,实现市域内各组团间交通系统高度融合,促进市域组团间资源整合和人员交流,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

  表3  铁岭市“四纵八横一环”市域干线公路网布局

路网形态

连通片区

依托道路

纵向

纵一

昌图县-开原市-调兵山市

新梨线、开奈线

纵二

调兵山市-昌图县

傅桓线、新三线

纵三

铁岭市-开原市-昌图县

京抚线

纵四

铁岭县-西丰县

沈上线、饶盖线、平桓线

横向

横一

调兵山市-市区-铁岭县横道河子镇

沈环线、开奈线

横二

市区-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

铁苇线

横三

开原市中固镇-靠山镇-黄旗镇

傅桓线

横四

昌图县通江口镇-开原市-松山镇-上肥镇

开奈线

横五

开原市-八棵树镇-李家台镇

草开线、饶盖线

横六

昌图县通江口镇—昌图县-开原市-威远堡镇-郜家店镇-西丰县

东张线

横七

昌图县长发镇-东嘎镇-泉头镇-开原市莲花镇-西丰县

西二线、饶盖线

横八

昌图县傅家镇-八面城镇-老四平镇-西丰县平岗镇

集阿线

环线

调兵山市-铁岭市

铁岭北环线

  

  

  图2 铁岭市“四纵八横一环”市域干线公路网布局示意图

  

  (二)重点任务

  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统筹我市铁路、公路、民航和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优化配置存量、扩大优质增量,重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提质改造,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协同效应。

  一是加快推进普通铁路的提质扩能,实施铁路公路平改立项目。加快推进辽开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启动,实施铁路公路交叉口平改立项目,提升重点通道运输能力。积极配合推进沈北新区—金宝屯铁路工程建设,优化区域对外交通条件。谋划建设沈铁城际铁路,加强与沈阳核心城市的紧密联系。“十四五”期间,规划铁路项目估算总投资约97亿元。

专栏1 铁路项目

1.普通铁路

(1)推动启动辽开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线路全长约113公里,铁岭境内长度约90公里。“十四五”期间将现有运行速度以100千米/小时提升到120千米/小时,改造线路包括钢轨、枕木、道岔、轨道电路、信号等,估算总投资约40亿元。项目实施后,辽开通道的运输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2)辽宁省规划启动沈阳至金宝屯铁路建设项目,该线路经过调兵山市晓南镇泉眼沟村、高力沟村、锁龙沟村,境内里程全长约21.4公里,总投资14.8亿元。该条铁路的建设将结束调兵山市无客运铁路服务的历史。

2.城际铁路

沈铁城际铁路连接沈阳市地铁4号线,经由铁岭县新台子镇、腰堡镇、凡河镇,终点连接银州区公交综合场站,形成以凡河新城区枢纽站为中心的轨道交通网,增加新老城区的交通网络。沈铁城际铁路全长43.5公里,总投资约56亿元,其中铁岭境内24.5公里,投资约35亿元。

3.平改立

实施铁路辽开线开原至辽源道口平改立项目5处,估算总投资约3亿元;实施铁路平齐线老四平至三江口平改立项目5处,估算总投资约3.9亿元。

  二是完善“铁四通辽”区域干线公路“大通道”建设。《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发改振兴〔2016〕2397号)提出,要加快推动东北三省西部地区与蒙东一体发展,大力推进跨省区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应从辽宁省北大门的关键区位出发,深入贯彻关于内循环发展的相关部署要求,加快推进西部大通道、国道京抚线和东部山区大通道相关线路的扩能改造项目,促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快捷高效互通。涉及建设项目里程合计275.9公里,估算规划总投资55.7亿元。

专栏2 区域运输通道项目

1.铁岭西部大通道—重点建设项目

西部大通道南连沈阳,北接内蒙古、吉林,是辽宁的北大门,地域优势十分明显,在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下,城市间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是辽北新的经济增长带。涉及项目总里程70.2公里,估算总投资179508万元。

其中,新三线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建成通车,完成从铁岭新区到昌图县三江口镇的交通主干道建设,极大改善铁岭西部交通通行环境。新三线三期工程的建设将完成铁岭西部交通主干道的贯通,从国道绥沈线(G203)连接到国道集阿线上,完善西部路网结构,增加一条铁岭市纵向干道(“四纵”之一),加快沿线新农村建设,推动铁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将加快辽宁同吉林、内蒙古的连接,加强“铁四通辽”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规划将西部大通道路网改善和部分路段一级公路提档升级,推动新三线三期工程建设。

(1)XC01孤懿线前屯南至新调线交叉点升级改造工程6.5公里,规划投资22000万元。

(2)XC36前堡线前屯南至铁开界升级改造工程23.8公里,规划投资30342万元。

(3)XC36前堡线铁开界至古城堡升级改造工程18公里,规划投资50464万元。

(4)XC35古三线古榆树至三江口升级改造工程21.9公里,规划投资767万元。

2.东北物流大通道—国道京抚线(G102)重点建设项目

国道京抚线铁岭境内(除懿路至辽海屯段28公里外)以二级公路为主,作为铁岭市核心对外主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岭境内重要经济走廊带,同时也是东北公路物流运输大通道,“十四五”期间规划将京抚线铁岭境内路段(除已达标的)全部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进行改扩建。涉及项目总里程86.5公里,估算总投资25.85亿元。

(1)G102京抚线柴河沿东村至铁开界段11.7公里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35000万元。

(2) G102京抚线铁开界至瓜台子村段14.5公里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43500万元。

(3) G102京抚线老城至开昌界段15公里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45000万元。

(4)G102京抚线开原界至二道段8.2公里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25000万元。

(5)G102京抚线沙河子至四平界段37.1公里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110000万元。

3.铁岭东部山区大通道

东部山区大通道涉及项目总里程119.2公里,“十四五”期间谋划对铁岭东部山区大通道路网改善和部分路段实施改扩建,规划路面宽度9-12米。西丰县城区通往安民镇支线,路线长22.9公里,现有路面宽12-21米,规划改造为路面宽23米,一级公路。估算总投资约11.9亿元。铁岭东部山区大通道项目为我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主骨架,将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通行能力。铁岭东部山区大通道建设可以充分发挥铁岭县、开原市东部山区和西丰县丰富的森林资源、优质水资源和优质的黑土地优势,打造辽东绿色经济区,协调探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推进干线公路网络优化完善。积极推动西丰至新宾、开原至康平高速公路前期研究工作。推进普通干线公路提质升级,提升重要通道服务水平。重点推进低标准路段提级改造,打通路网瓶颈路段,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断头路工程,进一步完善普通干线路网布局。“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普通国省道重点建设项目共计约313公里,规划总投资37亿元。

专栏3 干线公路网络优化完善项目

1.高速公路

“十四五”期间,积极配合推动西丰至新宾、开原至康平高速公路的前期研究工作。

(1)西丰至新宾高速公路

西丰至新宾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124公里,起自西丰县,终点至抚顺市新宾县,连接辽开高速、沈吉高速和抚通高速。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方便沿线重要乡镇的快速出行。

(2)开原至康平高速公路

开原至康平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49公里,起自开原市与沈四高速公路相连处,终点至康平县与沈康高速公路相接点。项目建设后,将进一步提高铁岭市对吉林东部地区的路网辐射影响力。“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积极向上争取,力争将开原至康平高速公路线路走向经过调兵山市,结束调兵山市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2.普通国省干线

“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省道桥梁拆除重建项目1200延米,升级改造项目89公里,原级改造项目246.4公里。

(1)新建项目

1S106沈环线双安桥拆除重建工程,桥梁长度1200延米,规划投资5220万元。

(2)升级改造项目(总长89公里,计划投资132700万元)

2G229饶盖线上肥地至清源界段6.2公里原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9300万元。

3G229饶盖线欢喜岭至朝阳桥路段4.4公里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6600万元。

4G505开奈线断山子至老爷岭段11.9公里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17800万元。

5S301西二线开原界至泉头段13.3公里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19000万元。

6S301西二线桥口东村至宝力镇段34公里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51000万元。

7S301西二线宝力镇至辽河段19.2公里升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29000万元。

(3)原级改造项目(总长223.8公里,计划投资232915万元)

8G229饶盖线欢喜岭至开西界段28.9公里原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43350万元。

9G229饶盖线开西至上肥地段35.6公里原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53000万元。

10S202傅桓线小寨子至兰旗寨段18.6公里原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9300万元。

11S301西二线德林至开西界段19.5公里原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7015万元。

12S301西二线开原市段17.9公里原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3550万元。

13S302东张线乐善桥至开西界段26.5公里原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40000万元。

14S302东张线吉林界至玉柱段24.1公里原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24000万元。

15S201平桓线六安路至西丰、清原界段52.7公里原级改造工程,规划投资52700万元。

  四是加快建设绕城公路,实现过境交通和城市交通有序高效运行,重点推进铁岭市区环城公路和开原市、西丰县、调兵山市等县(市)的绕城公路建设项目,项目里程合计114.4公里,“十四五”规划投资约40亿元。

专栏4 绕城公路项目

1.铁岭银州区绕城公路(总长26公里)

路线起点在国道京抚线凡河新区金融服务中心北侧起,利用七新线加宽改造,沿高速公路东侧行走,终点止于建设村南村头,路线全长26公里。其中利用县级公路七新线加宽改造11.5公里,新建14.5公里。标准一级公路,路面宽22米,路基宽24米,新建隧道900延米/1处,大桥1138延米/4座。工程总造价114200万元。102线绕城改造工程实施后,过境车辆将改为从高速公路东侧通过,改善新、老城区交通环境。

2.铁岭县绕城公路(铁岭北环,总长18.5公里)

铁岭县省道沈环线绕城改建工程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铁岭市北环路,起点在沈环线和新三线交叉口处,利用现有省道沈环线加宽改造,跨越辽河处设置分幅路基。路线全长18.5公里,一级公路,路面宽22米。工程总投资6.3亿元。

(1)S106沈环线阀门厂至柴河沿村段2.6公里绕城新建工程,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度22米,估算总投资15000万元。

(2)S106沈环线孤家子村至阀门厂段15.9公里绕城升级改造工程,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度22米,估算总投资48000万元。

3.清河区绕城公路(总长13.7公里)

(1)G102京抚线清河西干渠至金达莱民俗村段绕城新建工程,项目里程4.1公里,规划投资27974万元。

(2)S304草开线前杨木林子至开原界段绕城新建工程。省级公路草开线在清河区主城区穿过,给城区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草开线绕城改线工程起点在草开线K110+279处,经五里堡子、谢家屯、上官村,利用原有清河坝顶路布线,终点接102线与原清河坝顶路交叉处,路线全长9.6公里,其中清河区境内路段长6.68公里,开原市境内路线长0.88公里。二级公路,路面宽9米,新建大桥316.4延米/2座。估算总投资1.35亿元。

4.开原绕城公路(总长10.3公里)

(1)G102线京抚线瓜台子村至老城段绕城新建工程,项目里程7.4公里,规划投资44763万元。

(2)开原市九洲线滨河至开原古城段绕城路新建工程,线路全长2.9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度24米,估算总投资15768万元。

5.西丰县环绕城公路(总长30公里)

项目起终点位于西丰县城区西侧省道辽开线与污水处理厂交叉处,主线全长约30.088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度19米,全线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估算总投资为54319万元。项目用地1503.33亩(包含旧路用地537.63亩),其中新增加用地965.7亩。项目建成后将使过境车辆从城外绕过,减少车辆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6.调兵山绕城公路(总长15.8公里)

(1)G505开奈线王河桥至大江屯段绕城新建工程。为加强产业园区的交通联系,打造区域性工业物流中心,国道开奈线王河桥至大江屯路段需要改线,路线长度4.5公里,路面宽15米,一块板式道路,估算总投资1.26亿元。

(2)S103新梨线项荒地至北工业园区东环绕城新建工程。为加强产业园区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调兵山市规划外环改线工程。路线起点项荒地村西侧,路线终点顺接兴隆新村东北的村道尚小线,路线全长11.32公里,一级公路标准,路面宽22米,总投资5.14亿元。

  五是谋划储备一批高等级地方干线公路。“十四五”期间,规划启动养马堡至英守屯段二级公路新改建项目,对既有乡级道路养英线实施改扩建,新建辽河特大桥1座,实现沈环线与傅桓线的直接连通,开辟更加便捷的南北新通道,有利于推进辽河百里生态长廊建设。谋划实施县道铁柴线升级改造工程,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为远期路网调整做好储备。“十四五”时期,规划完成上述重点项目建设,估算可完成投资约4.7亿元。

专栏5 地方干线公路重点项目

1.养英线升级改造工程(总长13.5公里,计划投资1.88亿元)

该项目起点在铁岭县养马堡村,利用乡道养黄线加宽改造,终点至开原英守屯,路线全长13.5公里,二级公里,路面宽12米,其中,新建辽特大桥一座,桥长1500米,桥梁全宽13米。估算总造价约1.88亿元。

2.铁柴线升级改造工程(总长28.13公里,计划投资2.8亿元)

铁柴线全长28.13公里,“十四五”期间拟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扩建,路面宽度12米,估算总造价约2.8亿元。

  六是加快实施公路铁路“平改立”工程。“十四五”期间,加快实施县级及以上普通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改立交项目,进一步提高公路运输能力,保障运输安全。铁岭市县级以上公路与铁路平交道口共计10处(有2处共用),其中干线公路8处,县级公路2处。

专栏6 公路铁路“平改立”项目

1.干线公路(8处)

(1)付家道口:位于昌图县付家镇,为省道傅桓线与平齐铁路交叉处。拟定方案为公路上跨铁路,桥梁长276米,桥宽13米,引线长约1740米。

(2)赵家道口:位于昌图县付家镇,为国道集阿线与平齐铁路交叉处。拟定方案为公路上跨铁路,桥梁长316米,桥宽13米,引线长约984米。

(3)八面城道口、满家道口:位于昌图县八面城镇,为省道新梨线、国道集阿线与平齐铁路交叉处,两处道口按现有方案合二为一,变为一处道口。拟定方案为公路上跨铁路,桥梁长276米,桥宽13米,引线长约3614米。

(4)城东乡道口:位于开原市城东乡境内,为省道东张线与辽开铁路交叉处。拟定方案为公路上跨铁路, 桥梁长156米,桥宽13米,引线长约844米。

(5)威远堡道口:位于开原市威远堡境内,为省道东张线与辽开铁路交叉处。拟定方案为公路上跨铁路。桥梁长216米,桥宽13米,引线长约921米。

(6)老城南关道口:位于开原市老城镇南侧,为国道京抚线与辽开铁路交叉处。初步方案为公路上跨铁路,但铁路抬高方案未定,公路上跨方案无法确定。

(7)老城东关道口:位于开原市老城镇东侧,为省道东张线与辽开铁路交叉处。初步方案为公路上跨铁路,但铁路抬高方案未定,公路上跨方案无法确定。

(8)特殊教育学校道口:位于西丰县西丰镇东侧,为国道饶盖线与辽开铁路交叉处,初步方案为公路上跨铁路,但铁路抬高方案未定,公路上跨方案无法确定。

2.县级公路(2处)

(9)老四平道口:位于昌图县老四平镇,县级公路老老线接国道集阿线与平齐铁路交叉处。拟定交叉方案为公路上跨铁路,桥梁长386米,桥宽10米,引线长约3614米。

(10)三江口道口:位于昌图县三江口镇,为县级公路古三线与平齐铁路交叉处。拟定交叉方案为公路上跨铁路,桥梁长186米,桥宽13米,引线长约3924米。

  七是有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便捷高效的农村骨干公路网络、普惠公平的农村基础公路网络。拓展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加快推进行政村互通硬化路建设。打通行政村之间的“断头路”,消灭交通贫困村,实现具备条件的行政村互通硬化路,有序推进农村公路项目向通村入户倾斜。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巩固提升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成果,全力补足缺桥少涵需求,做到应建必建,在具备条件的路段新建桥梁涵洞,解决绕行和渡运困难问题,改变桥梁建设对农村公路畅通发展的限制和制约矛盾,力求农村公路发展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784.32公里,总投资12.6亿元。

专栏7 农村公路项目

1.普通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1184.32公里,投资5.33亿元。

2.普通农村公路维修改造1600公里,投资6.4亿元。

3.普通农村公路新建桥梁2905延米/106座,投资0.64亿元。

4.普通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076.6延米/50座,投资0.23亿元。

  八是积极建设城市出口路、重要连通性地方干线工程,改善乡村旅游景点和产业园区交通运输条件,增加城市出口道路,改善民生。“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上述地方干线公路建设161.8公里,总投资9.5亿元。

专栏8 地方干线公路项目

1.旅游路、园区路(总长160.3公里,计划投资89384万元)

(1)规划实施旅游路新改建项目76.6公里,投资50483万元。

(2)规划实施园区路新改建项目83.7公里,桥梁200延米,投资38901万元。

2.城市出口路(总长1.5公里,计划投资6060万元)

银州区北出口路。计划从银州区柴河街北段,打通与国道102线连接线工程,从市区直通高速公路新北出口,增加一个城市出口路,解决城市内交通压力,使银州区到高速公路北出口更加便捷,出行更方便。该路全长1.5公里,一级公路,路面宽22米,新建柴河大桥1座400米,总投资6060万元。

  九是全力推进浮桥改造专项整治,结束辽河相关水域上下游利用浮桥过河的历史,解决“黑渡口”的问题,提高区域路网连通度和水面安全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规划完成重点浮桥改造项目2座,分别为西二线辽河特大桥和双胜辽河大桥,估算总投资为2.3亿元。

专栏9 浮桥改造重点项目

1.西二线辽河特大桥(总长1.5公里,计划投资18000万元)

西二线是省级公路,目前昌图县宝力镇至辽河路段19.25公里,是乡级公路,弯道多,半径小,路面窄,辽河上没有桥梁,使全线未能贯通。“十四五”规划新建辽河特大桥1536延米/1座,桥梁引线长度1.5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本项目的建设将打通西二线断头路,实现全线贯通,工程总投资18000万元。

2.双胜辽河大桥(总长1.9公里,计划投资4867万元)

双胜辽河大桥位于昌图县古榆树镇,路线起点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双胜镇,跨越东辽河,经昌图县古榆镇小慧村北,终点接省级公路傅桓线(新三线),二级公路,路线全长4.22公里,其中辽河大桥长900米,桥面全宽11米,引线长3.32公里(通辽市境内2.35公里,昌图县境内0.97公里)。昌图县总投资4867万元。该桥的建设将解决昌图县古榆树镇上下游利用浮桥过河的历史,建设成永久性桥梁,有利于加大铁岭市和内蒙古的连接,加快“铁四通辽”区域经济发展。

  十是推进完善辽河周边路网布局。创建“辽河国家公园”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强辽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完善辽河流域特别是辽河左岸公路网络布局,是辽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辽河国家公园”建设以及休闲旅游开发提供交通保障。

专栏10 辽河国家公园路网配套重点项目

“十四五”期间,为配合做好全省关于辽河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我市将积极推进域内辽河流域的公路网络配套工程建设,为建设辽河沿线生态带、旅游带、经济带、城镇带提供交通支撑。

(1)抢抓辽河国家公园建设契机,进一步优化完善辽河左岸交通路网,将现有堤顶路拓宽,无堤段实施道路连接。

(2)加大辽河堤顶路和平行辽河的公路建设力度,保证延辽河交通畅通无阻;打通辽河周边断头路,解决局部路段绕行或不通问题;建设堤内逃避险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实施低标准路段提档升级,保证辽河流域周边路网畅通、便捷。

(3)加强普通国省干线与辽河流域路网连接路的建设,保证车辆能够方便快捷到达“辽河国家公园”。

  2.完善综合客运服务体系,着力提升人民出行品质。

  一是推进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高质量协调发展,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到“十四五”规划期末,铁岭市基本形成具有“运输一体化、功能多样化、服务人性化、运营高效化、经营规模化、管理智能化和市场法治化”特征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形成功能层次合理的道路客运网络布局,完善客运场站功能,重点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场站建设,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引导运输装备优化升级。通过综合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力争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候乘环境,结合客运线路通村情况和农民群众候乘车需求,优化农村客运站布局结构形式。到2025年,实现有候乘需求的行政村全部配建农村客运候车亭。“十四五”期间,我市客运枢纽(场站)项目规划总投资2.74亿元,其中包含1500万元民企自投资金。

专栏11 客运枢纽(场站)项目

1.枢纽项目

(1)开原市汽车客运站西站项目,位于开原高铁西站广场北侧,二级站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售票、候车、住宿、餐饮、购物功能于一体的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客运场站,估算投资3000万元。

(2)西丰客运枢纽项目,包括公交客运站以及综合办公楼、冬季停车库房、驾驶员练车场,完成场区地面硬化及下水设施工程,估算投资6500万元,其中包含1500万元民企自投资金。

2.市、县级客运站项目

(3)市公汽公司综合场站建设项目,解决我市公汽公司车辆停放问题,项目总投资7390万元,主要资金来源市统筹退坡资金4453万元,争取省统筹建设资金1000万元,市本级场站建设资金1937万元。目前已完成市发展改革委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选址意见书、规划建设用地许可证、一期67653平方米的土地使用证。铁三线开道口工作、主体工程设计预算以及土石方工程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

(4)开原市汽车客运站维修改造项目,属于一级客运站,于2009年建成使用。维修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外墙保温、防水工程、地热工程、司乘人员休息室、卫生间、电子监控设备等项目,预计投资1250万元。

(5)昌图县客运中心项目调整增项,主要内容包括:主站房及附属用房的土建装修工程、消防遗漏工程、购置设施设备工程。增项投资2293.27万元,申请中央投资1834万元。

(6)清河区公交客运站新建工程,按照二级站标准设计,规划用地面积50亩,场地设施面积13000平,建筑物面积5000平,新建客运大楼一栋,办公综合楼一栋,汽修、检测、清洗用房一栋,站前广场、停车场、发车位,充电桩等,同时配客运站所需主要设备及机具,规划总投资5000万元。

(7)新城区综合客运枢纽站维修改造项目,估算维修改造资金530万元。“十四五”期间,规划对铁岭新城区综合客运枢纽站的候车厅楼顶、主楼楼顶及墙体、消防系统、水源热泵、电梯、监控系统、室内外多处损坏区域进行维修改造。规划将枢纽站北部停车场由开放式停车场,改为社会收费停车场,规范车辆停放。

(8)新老城区客运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项目。“十四五”期间,规划对我市新老城区的客运站建设汽车充电桩及相关配套设施,估算投资497万元。

3.农村客运站

“十四五”时期,规划昌图县新建农村客运站11个,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改造农村客运站4个,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客运停车场14个,总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工程总预算965万元,申请中央资金772万元,建设工期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

  二是积极推进我市通用机场建设。融入全省“一廊两翼”的通用机场空间布局,成为构建运距适宜、覆盖面广,功能互补、结构优化的省域通用机场网络的有力组成部分,弥补当前我市航空运输发展的空白。重点发展抢险救灾、应急医疗、农业开发、军民融合、航空物流、通航旅游等接续替代产业,以此推进地区经济转型和振兴发展,为全市的快速发展提供方便、高效的短途运输物流运输平台。“十四五”时期,规划通用机场建设完成投资7.8亿元。

专栏12 通用机场项目

1.铁岭县腰堡镇小康机场

该项目为改扩建项目,标准A2级。建设规模包括对机场进出道路改扩建,机场设置满足民用机场建设标准的护栏及周边配套设施,机场跑道向北硬化延长至800米,剩余400米跑道采用草坪加固的方式建造。对应跑道建设10米宽滑行道和联络道。建设表面硬化停机坪,占地25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余架电动飞机停放。建设机库和保障用房2000平方米,可容纳16架电动飞机存放和机场综合保障区,将一期临时性建筑转入综合保障区。规划总投资约1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6000万元。

2.昌图县通用航空机场

初步选址在昌图县马仲河镇南张家村投资建设机场等相关产业园区,拟占地1000亩,该项目分2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占地450亩,二期建设占地550亩。投资总额约22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5亿元。该项目主要围绕航空事业、航空产业建设打造产业园区、商务园区、航空经济区等高端产业园区。

3.西丰县通用航空机场

“十四五”时期,西丰规划新建A1级通航机场,规划面积455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建设机库2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指挥塔台1座,面积2000平方米;办公及培训楼1栋,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主要工程包括跑道工程、土建工程、配电工程、给排水工程、通信工程、道路工程、停机坪工程。跑道长500米,宽25米。建设停机坪工程3个,机坪长135.5米,宽70米,面积9185平方米。估算总投资22344万元。

  三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高点定位,高效推进建设多模式、多层次、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现绿色公交、智慧公交、平安公交领域新突破。加快启动BRT(快速公交系统)快速公共交通的线路选定工作,择机开通运行,补充铁岭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模式,完善城市公交运行和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保障公交路权优先的联合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公交专用道路及配套设施的设置、使用和管理工作,切实发挥专用道路权优先保障作用,增强城市公交吸引力。提升城市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逐步应用智能营运调度管理系统,提高公交行业科技含量,大力加强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十四五”期间公交场站建设投资6290万元。

  

专栏13 城市公共交通项目

1.公交枢纽站

“十四五”时期,规划实施调兵山市公交枢纽站维修改造、客运站维修改造,新建公交停车场、充电站项目,包括改造公交枢纽站26000平方米,总投资2190万元;建设充电场站6000平方米、充电桩60个,投资1100万。调兵山市客运站,主营旅客集散业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64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

2.BRT(快速公交系统)储备项目

“十四五”期间,规划启动BRT(快速公交系统)前期谋划工作,初步规划线路走向为银州区阀门厂-铁西汇工街-铁岭中级人民法院-莲花中学-莲花湖-市财政局如意大厦,全线里程约18公里。

  四是大力支持“互联网+”交通运输服务新业态发展,支持我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以及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规划新增900辆网约车,其中包括市区200辆,各县(市)区100辆,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对网约车辆实行统一管理。

  五是完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客运服务新模式。积极发展“镇村公交”,推行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服务模式,完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加大农村公路安全风险管控和治理力度,全面消除既有隐患,切实提升农村客运安全运营水平。

专栏14 农村客运服务提升项目

镇村公交项目

“十四五”期间,规划将铁岭县阿吉、新台子两条客运班线改造为公交线路,在阿吉镇、新台子镇新建两座4级客运公交站,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电力增容800千伏,每个站配备20个充电桩。规划总投资600万元。

  六是积极启动城市运输综合服务站建设项目。结合本地区域特色,根据市场运营情况和驾驶者实际需求,积极建立具有服务功能的城市运输综合服务站。“十四五”期间,规划开展9处综合服务站研究工作,覆盖市区和各县(市)区。充分利用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和宣传形式,推广宣传服务站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对铁岭市交通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服务成效。

  3.加快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货运物流降本增效。

  一是积极促进我市传统货运转型升级,鼓励物流企业开展专业化的冷链运输、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新模式运输业务。持续推进货运行业绿色低碳运输建设,加快普及运用绿色低碳运输模式、节能减排技术、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备,不断提升行业运营效率,推动行业绿色发展。二是培育本土重点物流企业,建设规模适中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鼓励使用标准化、智能化物流设施装备;创新管理和运输组织模式,提升运输组织效率和服务能力。三是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支持网络货运平台经营,促进物流活动全过程数字化,大力发展网络货运等道路货运新业态。

专栏15 邮政快递监管平台项目

建设目标

快递监管平台项目通过固网光纤专线、移动宽带两种方式接入,接入面覆盖市邮政管理局和全市50%大型快递企业。包括车辆监控系统、转运中心视频监控系统、营业收寄监测系统、远程指挥系统、基础软硬件平台5个子系统。建成后能够实现快递业务的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控,大幅提升我市快递业的管理效能。

  四是加快启动危险品专用停车场的谋划工作,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解决危险品车辆无序停放影响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在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应用与完善,推动实现全市危险品运输市场形成科学高效、安全有序的监管模式。

  五是推进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推动农村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鼓励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充分利用邮政快递企业、交通运输企业运输网络资源,支持农村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实现村村通快递,有效满足“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需求。

  4.做好智慧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积极推动“5G+交通融合发展”研究,探索5G技术与智慧交通跨界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公路、城市交通等重点工程施工现场的超高清事件信息视频回传,大力促进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发展。推进建立智慧道路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建立完善的数字化道路动态监管系统,以可视化监控、智能化监测为手段,监测并发布交通重大信息,探索并推进智慧运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十四五”期间,推进全市营运车辆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智慧交通基础数据全覆盖,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数字监管和精准执法依据。

专栏16 智慧交通项目

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数字化道路动态监管系统以安全、服务为基本出发点,根据交通运输部以及有关行业标准和规范,针对市营运车辆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动态监控管理提供个性化管理监控系统服务方案,实现2G/3G/4G/主动安全车辆数据接入,以及数据共享、统一调度和统一考核,确保道路营运运输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车辆营运安全系数,提升监管服务水平。

第二阶段:数字化道路动态监管系统接入城市数据,网格化视频监控、制高点云台监控、治超节点等。实现智慧交通基础数据全覆盖,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数字监管、精准执法依据。

  5.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资源集约利用,促进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大力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形成交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生态工程技术在设计、建设、养护和营运等全过程的综合应用,实施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进生态选线选址,强化生态环保设计,避让耕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建设绿色交通廊道,实现县级以上宜林绿化里程绿化率100%,对乡村级公路可绿化线路进行全面绿化。

  6.全面加强公路养护,持续提高道路管养水平。

  继续推进干线公路养护服务站建设,结合公路大修改造及日常养护工程,充分利用公路沿线有条件的相关场所,因地制宜增加服务设施,打造具有公路文化特色,集功能性与景观性于一体的公路沿线服务点。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公路养护生产和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拓展服务内涵,延伸服务链条,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养护生产、应急保障和社会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干线公路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保障。

  7.构建安全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一是深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和责任体系建设。以生命防护为目的,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生命防护能力和交通本质安全。二是完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深化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体系建设。建立重大风险清单管理模式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判及事故调查机制,加强新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强化“科技兴安”支撑保障。三是建设行业安全精准化教育培训体系。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理念,着力解决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知识、技能与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四是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保障有力的应急运输保障队伍,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与应急处置能力。五是构建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切实提升农村客运安全运营水平,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县级政府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公路窄路面路段拓宽改造,及时农村公路隐患路段。及时开展危桥整治,加强桥梁日常监测和定期巡查,对发现的危桥及时开展处置,实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通行安全。

专栏17 “平安交通”建设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铁岭市设置交通运输安全应急8项发展指标,包括:(1)保持公路设施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路段整治覆盖率;(2)“两客一危”运营车辆主动防控系统安装率;(3)市级挂牌督办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率;(4)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持证上岗率;(5)安全监管人员轮训覆盖率;(6)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信用管理企业覆盖率;(7)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达标率;(8)安全生产责任险参保企业覆盖率。

具体任务

(1)指导落实公路水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2)推进完善公路水路运输行业信用管理体系。

(3)指导落实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四张清单”。

(4)指导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规范。

(5)指导落实健全行业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

(6)道路运输领域推动“两客一危”车辆安装使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7)公路运营领域全力推进公路桥梁通行安全非现场执法。

(8)严把从业人员安全准入关,推进落实道路运输、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

(9)继续实施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10)推进建设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监管综合数据平台。

(11)继续推进公路生命安防工程建设。

(12)推进公铁水并行路段安全专项治理。

(13)加大安全生产责任险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力度。

(14)指导落实公路水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和预案体系。

(15)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队伍建设。

(16)推进建立部门间客车信息共享机制。

(17)指导落实对“两客一危”车辆联合执法。

(18)指导落实“一超四罚”措施。

  8.提升行业管理治理能力,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积极推进改革攻坚,贯彻落实上级相关工作部署,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社会参与度,推动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联动,建立运输方式间常态化协调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开展旅客联程服务,促进形成多部门协商管理模式;全面完善全市所有线路的路产档案,加强科技路政管理建设,OA办公系统、“互联网+”执法服务系统搭建完成,提高执法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完善以路长制为载体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公共监督机制,促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栏18 “互联网+”执法服务系统

结合我市交通运输生产管理形势和互联网快速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以APP开发为抓手,搭建“互联网+”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服务系统。估算总投资约7600万元。

具体任务

一是建立智能终端。建立健全连接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运输车辆和人民群众的智能终端,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群众。

二是建立综合管理系统。将现有的出租车安全管理系统、客运车辆安全管理系统、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管理系统、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系统、普通路政管理系统接入智能终端。

三是完善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农村客车安全管理系统、公交车辆便民服务系统、客车APP订票系统,以及普通货车管理系统、维修厂管理系统,并接入智能终端。

四是建立生产经营车辆经营监督系统。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便民化监管。

五是建立交通运输生产监管平台,实现可视化管理。

  五、环境影响

  (一)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有关规定,《铁岭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此本次规划的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年本)》的规定,本规划部分项目如新能源运输装备的推广应用属于鼓励类项目;其他规划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和辽宁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年本)》。因此本规划的项目建设符合辽宁省产业政策。

  (二)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规划的内容、目的及环境保护要求与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辽宁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上层规划相符合;同时本规划与《铁岭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和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等同层和同类规划在项目建设时序、投资安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协调。

  本规划不涉及铁岭市的禁止开发区域,规划的实施符合铁岭市的开发格局和规划发展目标;同时本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区域路网结构,提升区域交通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与《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相容。

  (三)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规划新增项目的建设必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一定影响。但规划的实施同时改变了区域交通状态,改善了交通环境,从而改善了区域投资条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商业价值,有利于促进铁岭各具特点的工业产业带升级发展。同时本规划的实施可以有力地促进铁岭市旅游业发展。

  (2)声环境影响分析。本规划项目主要声环境敏感点为附近的居民集中分布区和学校等,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均会产生噪声,对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影响,同时对周围的养殖业等农副产业也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但施工噪声是短期污染行为,可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临时降噪措施,减缓对附近噪声敏感点产生的影响。运营期的噪声将会长期存在,本规划要求各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应按照超标量设置相应的噪声污染防护措施。

  (3)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规划项目涉及地表水体时,跨河桥梁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围堰形成或钢护筒施打阶段,对水体水质的影响主要是扰动河流底泥,增加水域中悬浮物的含量。滨水路段包括沿河或沿湖公路施工时基础开挖以及边坡防护工程完成之前形成裸露土地面,遇雨水冲刷易形成含泥径流进入水体,导致近岸水体中悬浮物含量的大幅增加。此外,施工废水包括施工场地机械冲洗废水、砂石料冲洗废水、施工场地地表径流水不经处理流进地表水体也可能对地表水体产生不利影响。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路面径流和公共交通枢纽、公路房建区的生活污水的影响以及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导致的地表水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

  (4)空气环境影响分析。本规划的实施,其建设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以扬尘污染为主,会对项目局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但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洒水降尘予以缓解,其影响随施工期结束而结束;营运期主要是随着公路交通流量增大,可能会导致局部区域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升高,但从完建投运的公路实际营运状况来看,公路行车燃油尾气排污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一般较小,不会导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危害。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规划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规划新增项目永久和临时占用森林、草原、湿地,会造成部分自然资源的消失,降低局部生产力;工程建设对征地范围内的农作物和植被等将产生永久性破坏;土石方工程对地表开挖、填筑等扰动将对项目附近的生态环境结构质量和稳实性有所影响。

  (四)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线性工程尽量远离居民点、学校等敏感保护目标,减轻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在设计阶段,针对声环境敏感点进行噪声监测,根据功能区执行相关声环境标准,采取防止敏感点噪声超标的措施;施工阶段,施工场地要尽量选在离居民区和村镇较远的位置;运营阶段,做好声屏障、绿化隔离带、隔声窗等降噪设施的建设,确保不对沿线敏感目标产生声环境超标影响。

  (2)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选线阶段应合理避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项目布线时要严格按照避让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原则进行。在设计阶段,应设计足够的涵洞、桥梁,以减少高路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在跨越河流、湖泊等水体时,尽量采用桥涵跨过,减少使用堆填式的路基结构,减小对地表水体的影响。服务区、收费站、交通场站等污水集中产生地应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禁止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在运营阶段针对配套的服务区、生活区、收费站等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制定长期监测方案,避免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规划选线、选址阶段提出环境空气的防护距离,使项目与敏感目标保持必要的距离要求;施工阶段,重视施工中粉尘污染的治理,提出有环境敏感目标区域土石方工程、材料运输防止粉尘污染的措施;运营阶段,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限制尾气排放超标车辆上路。

  (4)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本规划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中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占用耕地实行“占一补一”的占补平衡政策。占用的林地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相关规定,对林地进行保护和补偿。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在施工过程适当环节进行利用或再生。工程后期的废料,应当彻底清除汇集,用于铺筑、改善地方道路、生产道路等,确实不能利用的,应选择合适地点集中堆放,以便未来进行处理或利用。服务区、收费站和交通场站设垃圾桶收集固体废物,垃圾定期定点处理。服务区含油污水处理微量油泥为危险废物,需要单独存放,定期交由当地危险品处置单位妥善处置。

  (五)结论和建议

  铁岭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实施后,可以有效地推进铁岭市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铁岭市现有交通运输网络,提升路网通行能力,有助于铁岭市形成畅联全域、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本规划的实施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促进铁岭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符合国家及铁岭市产业政策的要求;规划内容、目的及环境保护要求与上层规划及同层、同类规划相符合、相协调。

  本规划实施期间,将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通过完成规划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铁岭市域内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规划在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后,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不改变铁岭市原有的环境功能,从环境保护角度上该规划的实施可以接受。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两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切实增强本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与本规划的衔接。各相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整体水平。

  (二)强化规划落实

  强化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依据规划谋划年度重点工作、投资任务、建设计划、项目前期工作等,优先实施重点项目库中已经明确的项目,切实做到规划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三)创新管理体制

  加强改革实践和制度创新,进一步优化统筹设计,注重协同推进,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开展交通运输子行业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调研,逐步形成分工科学、权责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工作水平。

  (四)完善协调机制

  按照全市交通一盘棋的发展定位,进一步落实和发挥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推进日常沟通联系和定期会商制度的落实,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我市交通运输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做好公路同铁路、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的协同发展,依靠网络的完善和服务提升,不断提高综合运输的效率和水平。

  (五)拓宽融资渠道

  强化与上位规划的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及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出台支持政策。构建多元投资主体的新型投融资体系,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融资模式。

  (六)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培养,吸引技能型人才以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风险防控措施,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工作,强化行政监督,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