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开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5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场别开生面的“双进双促”专项行动现场会在此举行。市委组织部牵头搭建的“半月坛·半日谈”平台,将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选派干部与20余家重点企业代表聚在一处,现场“摆问题、开药方”。会议桌旁,笔记本、政策文件、企业诉求清单依次排开,一场关乎企业发展的“解题会”拉开帷幕。
“我们生产的粮食翻转机性能稳定,但因为现在市场环境不好,销路受阻,本地市场也很难打开。”开原凯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冷锋率先抛出难题。这家深耕粮食机械领域10多年的企业,订单已经从粮食仓储行业延伸到水泥、造纸、矿山粉料灌装等行业,只要生产中有用到集装箱的地方,基本上就有凯峰的产品,却在铁岭本地遭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如果能和域内粮储企业合作推广,既能降本增效,也能为家乡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冷锋话音未落,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晓军立刻表示:“我们今天不仅请来了相关的粮食储备龙头企业,希望能现场解决实际需求,同时也希望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两新’政策的补贴机遇来跑市场,才能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一旁的笔记本上,他已同步将本地粮机供需清单相关问题列入了督办事项。“我们接下来会组织相关人员到厂家进行了解,进一步供需对接,甚至可以进行定制化生产,来创新我们的供需关系。”中央储备粮铁岭直属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惟新现场表态并提出新的合作想法。
现场节奏紧凑,企业代表们争相发言。辽宁润鑫重工装备有限公司、辽宁金谷干燥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焦点直指企业发展的“心头之急”——人才短缺。“我们现在企业面临急需装备机械制图、设计等技术人员和机械工艺工程师的困境。”辽宁润鑫重工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庆峰苦笑,“我们就像守着金饭碗,却找不到做饭的人。”面对企业的“喊渴”,市人社局副局长袁秀玲当场翻开笔记本,逐条记录需求并回应道,“我们一方面通过加强‘吉南辽北蒙东’六地和沈阳都市圈的合作,实现人力资源精准匹配,也希望能通过送工入企的形式,与企业面对面洽谈,进一步来破解企业发展的用人之需。”辽宁职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田杨则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提供思路,“提供技能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的本职工作,我们根据开原市重工领域企业的需求可以成立大学生顶岗实习专班和中小企业服务专班,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计划全部细化,整合学院的装备制造实力,通过学院‘揭榜挂帅’的形式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他的发言让企业负责人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
会议室内,政企双方的对话始终围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展开。辽宁立涛重工有限公司需要参与省里桥梁建设工程招投标。辽宁恒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需要提升产值,升为规模以上企业。开原山泰矿山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则急需与铸钢企业合作,为其提供原材料。辽宁华原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急需订单,维系企业产能。从“硬件短板”到“软件弱项”,既有“燃眉之急”,也有“长远隐忧”。各个诉求分别由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等相关单位认领并现场为企业作出答复表态,表示将尽快研究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落实。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崔学文的总结掷地有声:“今年,我们要把“双进双促”专项行动作为组织部门的重点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来抓。要聚焦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包括项目落地、手续审批、融资难融资贵、人才用工短缺等重点问题,13支服务队要发挥好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痛点难点问题,紧紧抓住解决问题这个核心,想方设法合力推动问题诉求办理化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这种“专班牵头,园区搭台,企业、地方、责任部门、联企干部四方见面,会商诉求,现场办公”作法,将作为帮企纾困的重要手段推广使用,务求‘双进双促’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有力有效。
散会时,企业代表们的笔记本上已记了不少联系方式,而会议的余韵,正如这场桌上那杯从热到温却始终未凉的茶,政企携手破解发展困局的行动,正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