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构筑粮食安全屏障谱写农业信息化新篇章
——铁岭县乘势而上再登高 攻坚之年谱新篇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24-10-11  信息来源:铁岭日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直以来,铁岭县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三大工程”,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

  保护黑土地,就是保护“大粮仓”。黑土地因其肥力充足产出质量高、产出能力强,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然而,由于用养脱节、风吹雨蚀,黑土地肥力退化问题越来越突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迫在眉睫。

  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通过免耕少耕、科技赋能、集约管理、党建支撑等多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黑土地保护的效率,解决黑土地保护中的观念问题、技术问题、效益问题,还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科技吃饭了。原来种地一天种多少不知道,种的效果不知道。现在我们种地都用5G、北斗导航,通过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土壤肥力分析、出苗巡检、苗情长势监测……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科学施肥和土壤修复等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在张庄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5G数字农业园区平台,平台不断地将智能终端采集的信息转化为农业生产“指导图”,每张图都为合作社提供生产指导和辅助决策。通过精准追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结合,形成覆盖生产前、中、后闭环管理的产业链,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

  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用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据了解,早在多年前,张庄合作社就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近两年更是引进无人驾驶系统,通过接收北斗导航定位信息进行播种作业。免耕播种机,可以在不破坏土壤墒情的情况下,均匀等深地将玉米种子投放到土壤中,一天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百余倍。不仅如此,合作社还与多所高校院所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基地,培育农业科技带头人和土专家。

  守住了地,才能多种粮、多产粮。多年来,铁岭县全力推广“张庄模式”,加强黑土地保护,强化玉米、大豆等高产种植技术和模式应用,积极发展数字农业,依托智能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

  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据统计,现已推广经营主体6个,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6.337万亩,验收合格15.812万亩,乡级基地3个、村级基地5个,并协助2家农事主体申报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在实施黑土地保护行动中,铁岭县申报2024年高标准农田11.6万亩,新建项目5.7万亩,改造提升5.9万亩。今年,铁岭县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15.3万亩,大豆面积3.33万亩。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及病虫害防控等工作,落实“一喷多促”面积37.18万亩。建设粮油作物高产示范区13个,其中,水稻高产示范区2个,大豆高产示范区1个,玉米高产示范区10个。

  “我县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尽全力延长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5家,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10个、亿元以上企业3个。”铁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国栋表示,预计明年将实施5到10万亩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好惠农补贴相关政策的落实,保障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做好黑土地保护三大工程项目的落实,有效提高黑土地耕地的质量,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从而提高县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责任编辑:tlsgl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