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冲锋勇攻坚 决战决胜亮锋芒
——铁岭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总结会在我市各地各部门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5-02-20  信息来源:铁岭日报

  千帆共进争相渡,凝心聚力战征途。2月18日,铁岭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总结会召开,会议总结盘点我市攻坚之年成绩成效,研究部署决胜之年重点任务,理清思路、凝聚共识,全面吹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冲锋号,展现了“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号召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亮剑决胜之战。

  大家纷纷表示,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会议部署要求,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以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全力以赴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奋力谱写铁岭振兴发展新篇章。

  “会议开出了很多‘新药方’,提出了很多硬核举措,清晰务实。”西丰县委书记荣大煜说道。他认为,会议挂出“作战图”,作出有力部署,给出推进路径,提气又鼓劲,增强了西丰县决胜之年决胜之战的信心。西丰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不动摇,全力统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源建设、社会稳定这四大攻坚任务,明确“1223”经济发展主线,“四大班子”抓议事、27个专班推进促落实、“四大考场”保成效。西丰县背水一战、亮剑攻坚,结合“首季开门红”,对全年总体任务和增速目标落实了清单化分解、要素化支撑,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务求决战决胜,为全市三年行动决胜收官贡献西丰力量。

  “会议使命意识强、任务部署实,催人振奋。”银州区委书记张大伟说,银州区将深入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在下步工作中,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快推进毕托巴智能制造等41个新续建项目开复工,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争取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开展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实施“银州全域文旅”战略,全面提升老城区“吃住行游购娱”体验,打造“‘老铁’快乐一日游”精品旅游路线,全方位“引客入铁”,壮大银州文旅品牌。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向数字化发展。同时,我们还将坚持惠民生保稳定,确保城市更新、社会事业、安全生产、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立足新目标,聚势再攻坚,才能拼出高质量发展新未来。昌图县县长孙佐强表示,2025年,昌图将在圆满完成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文旅活县、环境立县”四大发展战略。在“农业稳县”上,持续开展粮食产量提升行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进一步筑牢农业发展根基。在“工业强县”上,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增资立项,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条,推动更多企业升规,做活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在“文旅活县”上,依托太阳山、辽河源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和“赛事经济”,充分转化为服务业经济增量。在“环境立县”上,抓实营商、法治、信用、社会及人居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生态,建强发展优势。特别是,聚焦决战决胜,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及经济运行,为实现决战决胜目标和首季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攻坚之年,硕果累累。连战连胜,催人奋进。”清河区委副书记、区长王亮说,清河区将坚决扛牢推动振兴发展政治责任,从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贯彻落实好“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环境立市”发展战略,以“小清河要有大作为”的志向,迎难而上。重点围绕区域四大主导产业,全力以赴抓转型、强链条、促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坚决打好招商引资“主动战”,坚决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坚决打好优化环境“整体战”,坚决打好民生福祉“持久战”,努力在新征程上实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为全市决战决胜三年行动积极贡献清河力量。

  目标清晰务实,任务切中关键。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局长高延军表示,全市公安机关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聚焦“五个基地”建设目标,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平安护航”等专项行动,拓展更加优质高效的便民惠企新举措,在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新技术装备、新管理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助推高质量发展,在护航打赢铁岭全面振兴决胜之年决胜之战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过往成绩来之不易,发展经验弥足珍贵。市教育局局长李卓见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首季“开门红”,保持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抢抓政策机遇,切实增强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以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为出发点,站位全局谋划,紧盯薄弱环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好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力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坚决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

责任编辑:tlsgl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