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
每每提到灌区,我们所了解的就是管理单位收用水户的水费,用于人员开支、灌区维修养护及管理费用等,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农村劳动力外流、“水改旱”面积逐年增加,灌区的收益锐减,亏损越来越大。正当灌区迷茫之际,水利部吹响了灌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号角,各级水利部门闻令而动,积极与灌区管理单位互动,拓思路、想办法。
在这次灌区体制机制改革中,铁岭市昌图县宝力农场灌区在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在昌图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勇敢迈出历史性一步。
一、以系统化思维重构灌区命脉
2019年8月,经昌图县委、县政府批准撤销原宝力农场党委和办事处,成立了宝力农垦企业集团党委和农垦集团总公司,该集团公司成为宝力农场灌区的管理单位。
为了灌区更好的发展,集团公司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一是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斗渠衬砌5.7km,支渠衬砌484m,安装支渠斗门539座;二是2022年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节水配套改造后,对原有干渠进行衬砌总长度2.4千米,重建灌溉支渠3.7千米,安装斗渠进水闸门97座,新建自排闸1座,并更换启闭机11台套,累计完成干排渠清淤22千米,改善灌溉面积 2.04 万亩。累计投入资金1900万元。三是推进重点2024年涝区工程,完成渠道清淤51千米,修建桥涵52座,维修排水泵站2座。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灌区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农业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与水利项目做到系统实施、完美衔接。
二、让千年农耕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灌区融合扎根
在灌区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宝力农场灌区管理单位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积极推动管理理念转变,展现出敢想敢为的创新精神。集团公司为拓展经营渠道,积极流转1000亩水田,逐步开发了包括稻田画、认养农业和灌渠漂流在内的多个文旅项目。目前,已正式成立旅游公司,全面负责灌区内文旅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管理;同时组建米业公司,专职从事灌区大米的生产与销售业务。
三、提质扩容强基础,规模经营创品牌
为谋求更大发展,宝力农场灌区计划于2026年实施渠道拓宽工程,对漂流项目进行提质扩容与延伸。并计划在2027年前,完成1.5万亩水田的流转工作,旨在显著壮大优质稻米产业规模,夯实产量基础,最终成功创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稻米品牌。
铁岭市灌区体制机制改革虽然迈出了一小步,但却是历史性的一步,是从传统经验型管理向智慧生态型治理的华丽蜕变,更是从“调控自然”到“和谐共生”的哲学升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