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邀请专家服务团直面企业需求
发挥智库优势 推动科创供给

来源:铁岭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3日

  生产的新型成分复杂药品如何进行标准化成分特性鉴定?农机具进口刀盘变为国产刀盘怎样能够节本增效?在香烟过滤烟嘴中加入灵芝提取物的新技术能否实现?……一直以来,技术难题都是企业成长与转型道路上的瓶颈所在,市科协始终以企业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推动学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让企业有“最强大脑”的支持。5月11日和12日,市科协邀请省科协和省药学会、省农机学会、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省地方供电设施管理学会相关专家深入我市4家企业、专业合作社,面对面对接科技服务,破解发展难题。

  专家“大咖”把脉献策

  “靶向”对接企业需求

  “我们公司在研究结构甘油三酯产品项目方面,要进行成分特性鉴定,但由于成分复杂,没有找到能与之相匹配的权威机构合作,所以需要进行结构确证等相关研究。”在辽宁新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总经理张斌传递了这个需求。新兴药业一直专注于药用特种油脂领域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及推广,目前正在研究的结构甘油三酯产品项目对公司的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而公司发展的瓶颈在于要对已有国际标准的产品成分含量进行重新标定,“首先得进行质量研究特性鉴定中的元素分析,我们要回去先进行文献调研,再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各个成分百分比的确证还需要和其他学院合作,我们可以帮助申请。”来自沈阳药科大学的两位专家从自身专业领域对企业需求热切地提出可行解决办法和指导意见,“听到专家说‘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解决’,我心里一下就有底了,这个项目对于公司接下来的另一款新产品研发也至关重要,否则意味着前期努力将白费。”虽是一次短短的会议,却让新兴药业有了更明朗的发展方向。

  西丰县郜家店镇泓来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从事温室大樱桃及特色水果生产、销售的生态农业合作社。其中有一栋大棚是“省科协半亩地创新实验田草莓基地”,在这里,省科协的专家们通过多次实地取样、科学测土施肥,降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量,使该区域的草莓产量比普通草莓大棚多出20%。但合作社理事长姜楠的“野心”远不满足于高产,“草莓要是能利用立体栽培技术,就能提高空间利用率,解决重茬问题,减少土传病虫害,经济价值和观赏性也都挺高,所以请各位专家多给我们提供指导和支持。”姜楠说。

  科技助农兴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省、市科协十分赞赏姜楠的前瞻性眼光,接下来要发挥科协组织集聚人才的优势,积极推动“半亩地实验田”项目出实效,吸引多名科技人员实地研究,实现科技创新助农增产增收。

  服务模式创新

  “政府端菜”变“企业点单”

  辽宁鹿源参茸饮片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秀见到专家团上门服务,道出了困扰已久的问题,“鹿产业已经被省政府确定为西丰县的支柱产业及特色产业,鹿胎来源丰富,但是我们企业现在无法生产鹿胎膏,现在生产的仔鹿胎颗粒仅为食品,销售人群受限。我特别希望专家和科协领导帮助协调,让企业获得生产鹿胎膏的饮片文号,这对于西丰县鹿产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省科协领导和专家们围绕西丰县鹿产业的发展和问题,从不同角度交流着各自想法和思路,现场签订研发鹿胎膏饮片的合作协议,并表示要就企业反映问题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

  来自省农机学会和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的专家们也奔着中科农业(昌图)有限公司的难题而来。公司生产的农机具上的入土刀盘大部分来自于进口,成本比较高,希望能够经过专家指导,研发生产替代进口刀片。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专家团队正好在2017年就研发出此项专利,不仅对企业在技术需求方面提供指导和建议,双方还深入洽谈,接下来要促进此项科研成果的转化。

  每到一处,专家服务团都精心地对企业把脉问诊、出谋划策,而企业也毫无保留地分享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之所以能畅所欲言,正是因为这些专家都是他们自己“点”的。从今年3月开始,通过各县(市)区科协到当地企业、合作社走访沟通,梳理企业技术需求,根据“菜单”,市科协对应“备菜”,目的不仅是要使每一次服务都是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更要实现“精准”二字。通过需求匹配,让企业家找到专家,通过专家资源下沉,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企业真实需求,结合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为企业纾困解难,实现“点对点”对接。

  “省科协带领的专家服务团都是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技术专家,有着丰富的学术成果,希望能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充分发挥专家服务团作用,在与企业技术对接交流、现场技术指导等方面参与产学融合技术创新服务,企业的技术难题急需攻关,专家的科研成果期待落地,为双方牵线搭桥,既能高效提升科协组织服务企业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也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汇聚起澎湃的科技力量。”市科协主席沈学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