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来源:铁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现将《铁岭市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于20257月18日-20258月18日登陆铁岭市人民政府网(tieling.gov.cn),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意见可以通过信函或者电子邮件邮寄到铁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4-72681217

  电子邮箱:tlfgwzxk@126.com

  通讯地址:铁岭市凡河新区长白山路93

  邮政编码:112008

正文 text

  铁岭市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和冰雪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辽宁省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着力提升铁岭冰雪旅游品质、提高冰雪运动热度和优化冰雪产业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铁岭地区冰雪资源,积极把握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机遇,把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发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产业链,努力打造具有铁岭地区特色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推进冰雪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力促进铁岭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配套服务设施更加优化,大众冰雪运动热度持续增加,冰雪文化产业更加多元,全市冰雪产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左右。到2030年,建成具有铁岭地方特色高质量冰雪旅游目的地,以冰雪旅游带动冰雪消费,以冰雪文化推动冰雪经济,冰雪产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左右。

  二、全力优化冰雪旅游体验

  (一)构建高品质冰雪旅游目的地。发挥铁岭市位于辽宁最北端、长白山余脉的区位优势,实现冰雪资源利用全覆盖。依托冰雪资源开展冰雪赛事和冰雪运动培训。借助重点景区、城市河流等公共场地,开发大众冰雪旅游新场景,因地因时开发冰雪亲子、冰雪+乡村等旅游度假产品,推动现有冰雪项目升级发展,做好餐饮、住宿、交通等各方面服务,大力发展冰雪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实现冰雪旅游的产业延伸,策划推出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满足游客参与冰雪娱乐、冰雪运动的需求。持续实施全民上冰雪系列活动,营造冰雪运动热潮。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旅广电局,各县(市)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二)多元拓展冰雪旅游消费新场景。推动冰雪旅游与温泉康养、特色文化、特色美食等融合,打造雪村”“雪乡等地域特色消费场景,举办雪地赛车、冬捕等体验式活动。注重快乐铁岭冰雪旅游形象建设,开展年俗、冰灯等艺术展演,实施特色农产品营销工程,推广榛子、蚕蛹、榛蘑、山野菜等铁岭特色农副产品。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广电局

  (三)全方位激活冰雪旅游市场开发潜能。积极梳理符合条件的俄罗斯、巴西、英国、美国、加拿大等54国常住人员,通过走访、面见等方式,以我市符合条件常住外籍人员为点通过大力宣传以点到线再到面的辐射方式推广过境免签政策并通过12367服务平台提供应急服务,处理来铁过境免签外籍人员突发情况或提供帮助,组织企业参加辽宁国际冰雪经济主题展览等,为我市特色冰雪商品拓展销路。积极探索冰雪旅游线上线下融合、沉浸式体验、健康养生赋能、智能科技驱动的新业态,推动全链条消费生态繁荣。

  责任单位:市文旅广电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商务局

  (四)打造冰雪旅游便捷交通网络。开展普通公路建设提质升级促进旅游业发展。打通景区连接线提升创造优质出行条件。保证冰雪旅游交通顺畅便捷。优化旺季交通运输服务,按需增加客运班线,适需增开旅游直达公交。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为乡村旅游交通服务提供安全保障。设置农村道路交通标线,根据乡村冰雪经济发展和道路实际施划彩色标线,使道路更加美观,实现与沿线景观的有机结合,串联起乡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

  (五)提升冰雪旅游服务水平。推动冰雪景区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游览标识和咨询服务系统。组织出租汽车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在商超、旅游景点、客运场站等人流集中地,开展纠治黑车、拒载等损坏冰雪旅游形象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冰雪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强化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大对场所设施、住宿餐饮、营运车辆以及交通运输营运场所、消防安全等领域安全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六)推进冰雪旅游区域协作。主动融入东北冰雪旅游发展大局,与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冰雪旅游发达城市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联合制定跨区域冰雪旅游发展规划,共同策划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形成区域冰雪旅游发展合力。建立区域冰雪旅游联合营销机制。利用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渠道、旅游展会等多种渠道,开展联合宣传推广活动。加强冰雪旅游主线交通网络建设,打通相邻市交通壁垒,全力打造畅安舒美路域环境,助力我市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广电局

  三、构建冰雪运动强引擎

  (七)积极争取举办冰雪赛事。整合域内冰雪资源,探索打造铁岭冰雪嘉年华品牌赛事矩阵,涵盖竞技类、大众参与类项目,积极引入省级、国家级专业赛事提升影响力。持续开展预热活动。同步推进滑雪场、滑冰场等基础设施升级,完善赛事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服务;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联动宣传,吸引游客参与。同时,以赛事为引擎,延伸冰雪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促进冰雪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铁岭冰雪产业蓬勃发展。

  责任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八)全方位推进冰雪场地设施提质升级统筹发挥相关部门职能,找准上级政策和区域发展实际结合点,按照政策要求,做好冰雪领域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储备、审批资金申请工作。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建立科学完备、高效联动的应急救援、医疗救治及运动康复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制定冰雪场馆医疗救治工作应急预案。倡导在公园、广场等露天场地增设可组装拆卸的冰雪设施。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文旅广电局

  (九)高水准打造大众冰雪运动品牌。实施青少年冰雪计划,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情况,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开设冰雪课程。积极推广冰雪运动,组织开展铁岭市全民一起上冰雪滑雪培训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及家长对滑雪运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有计划组织学生、学生家长、专业教练、体育老师等300余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滑雪知识以及滑雪技巧。举办2025年铁岭市首届青少年高山/单板滑雪精英赛等活动。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旅广电局

  四、全力推进冰雪文化产业发展

  (十)推进冰雪文化展示弘扬精心组织铁岭发布等全市各级宣传矩阵账号,围绕铁岭冰雪文旅主题,精心挖掘属地冰雪文化资源,在新浪微博、百度百家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转载相关稿件,持续参与省委网信办#有一种美好叫辽宁##新时代六地辽宁杠杠滴##山海有情天辽地宁#网络互动话题,持续提升铁岭网络曝光量。打造爆款短视频呈现冰雪文化亮点产品。选取或设置冰雪文化活动中的特定场景,与红色文化、决胜之年、民俗文化、本土美食等主题进行绑定和联接。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广电局(十一)拓展冰雪文化品类。依托网络媒体平台,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广电视听作用,推出更多彰显冰雪文化底蕴的短视频大赛活动,宣传推介冰雪资源、冰雪旅游等,推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丰富冰雪文化产品。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

  (十二)着力推动冰雪文化融合发展。依托红色资源、工业遗产等开发冰雪旅游产品。加强对铁岭地区冰雪雕技艺、满族冰雪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举办冰雪文化展览、冰雪民俗体验等活动。冰雪节活动期间,开放黄旗寨镇增家寨村、兰旗寨村等少数民族村落同时开展剪纸、葫芦画等民族手工艺活动。展示各民族传统美食,具有代表性的如朝鲜族打糕、辣白菜等。将冰雪文化与红色文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深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景区景点。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工信局、市文旅广电局

  五、培育壮大冰雪装备制造等产业

  (十三)加强冰雪装备研发制造水平。发展壮大个人冰雪运动器材产业,加强辽宁华翔户外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的滑雪手套生产。持续深入企业调研,梳理冰雪装备器材等相关产业企业技术需求,征集技术榜单,以揭榜挂帅”“带土移植”等方式引进技术攻关团队,解决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支持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广电局

  (十四)推动冰雪装备器材广泛应用。支持冰雪文旅领域设施设备更新,引导域内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合作,开设冰雪体育课程,搭建学生实践锻炼与就业平台,共同构建合作发展新格局。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对接有关企业对购置冰雪场地设施设备和运动器材的融资需求。引导冰雪场馆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购置冰雪场地设施设备和运动器材,满足相关经营主体融资需求。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文旅广电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铁岭监管分局

  (十五)培育发展寒地特色产业。推进对全市算力基础设施的统筹监测,按照全省总体规划和部署合理推进和指导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培育引进寒地中药材企业,探索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数据局

  六、完善政策举措

  (十六)完善冰雪人才培育机制。支持域内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开设冰雪运动相关专业,开展相关职业工种技能培训,打造校企协同、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成冰雪多功能实训基地集群,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力度,实现冰雪专业产教场景融合。与企业合作,通过开设订单班等方式培养具备冰雪运动技能和冰雪文旅产业理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文旅广电局

  (十七)深化金融服务保障。加大对冰雪场地和文旅设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争取力度,对冰雪经济方面的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进行指导和服务,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及时传导政策,推动银行机构创新或匹配符合冰雪经济经营主体需求的信贷产品,将其纳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动银企对接,加大对冰雪场地开发主体信贷支持。推动体文旅综合发展,盘活金峰小镇温泉资源,结合滑雪场、气膜足球馆、气膜小球馆,建设滑雪+温泉综合文体旅项目。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国资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铁岭监管分局中国人民银行铁岭市分行

  (十八)筑牢冰雪产业用地根基。强化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加大前期投入,深化前期论证,加强项目策划、开发、储备和建设力度。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分类指导的项目实施机制。对由市场主体自主实施的项目,重点履行好明确发展导向、加强市场监管和做好项目服务的职能;对政府提出、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项目,明确项目要求,创新投融资体制,营造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对主要由政府投入建设的项目,确保规划提出的建设任务落实到实处并按期完成。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十九)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利用中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辽宁国际冰雪经济合作洽谈活动、辽宁国际友城文旅交流活动等平台,推荐我市企业铁岭天玉(集团)有限公司、铁岭格莱冰雪文化有限公司参加辽宁国际冰雪经济合作对接活动,积极拓展雪地娱乐设备、冰雪建造设备租赁及销售,冰雪景观创新,冰雪乐园设计施工等相关业务。组织企业参加辽宁国际冰雪经济主题展览,为我市特色冰雪商品拓展销路。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旅广电局

  (二十)完善统计机制。围绕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开展常态化监测,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强化统计结果运用,为铁岭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责任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铁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710

解读 unscramble

  解读:

  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和冰雪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省政府办公厅于20253月发布关于印发《辽宁省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辽政办发[2025]3号)。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市发改委经过收集相关资料,先后两轮征求23家市直单位、8个县(市)区以及委内有关科室的意见,形成了《铁岭市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讨论稿)》。

  二、主要内容

  文件共分为六个方面内容。

  一是总体目标。明确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配套服务设施更加优化,大众冰雪运动热度持续增加,冰雪文化产业更加多元,全市冰雪产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左右。到2030年,建成具有铁岭地方特色高质量冰雪旅游目的地,以冰雪旅游带动冰雪消费,以冰雪文化推动冰雪经济,冰雪产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左右。

  二是全力优化冰雪旅游体验。积极发挥铁岭市位于辽宁最北端的区位优势,构建高品质冰雪旅游目的地,多元拓展冰雪旅游消费新场景,全方位激活冰雪旅游市场开发潜能。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冰雪旅游便捷交通网络,提升冰雪旅游服务水平、推进冰雪旅游区域协作。

  三是构建冰雪运动强引擎。积极争取举办冰雪赛事,全方位推进冰雪场地设施提质升级,高水准打造大众冰雪运动品牌。

  四是全力推进冰雪文化产业发展。围绕铁岭冰雪文旅主题,持续参与网络互动话题,推进冰雪文化展示弘扬、拓展冰雪文化品类,着力推动冰雪文化融合发展。

  五是培育壮大冰雪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强冰雪装备研发制造水平,积极发展壮大个人冰雪运动器材产业,推动冰雪装备器材广泛应用,培育发展寒地特色产业。

  六是完善政策举措。完善冰雪人才培育机制,深化冰雪建设金融服务保障,加大对冰雪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筑牢冰雪产业用地根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完善统计机制。

  解读单位:铁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解读人:刘思旸

  联系电话:024-726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