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责履行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的公示

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6日

  按照《铁岭市贯彻落实 <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措施> 的通知》(铁市环发 20244)文件要求,现将涉及我局2024年生态环保工作履行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公示如下:

  一、职责履行情况

  (一)秸秆综合利用

  我局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推动项目落实,下发了《关于做好铁岭市2024年秸秆离田管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铁市农发〔2024〕23号),明确了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各县(市)区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积极做好秸秆打捆离田,因地制宜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和典型推广,并对各地秸秆离田、还田进展情况进行定期调度。今年我市秸秆产生面积744万亩,计划还田面积301万亩,计划离田面积442万亩。截至12月20日,已还田31万亩,已离田233万亩,离田率达到53%。今年我市秸秆产生量约450万吨,可收集量约41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约375万吨。预计我市本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1%以上,可完成上级指标任务。

  (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

  我局持续致力于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助力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生物净水。一是制定了《2024铁岭市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推广行动二是组织实施2024年铁岭市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水产种业提升项目,投入资金10万元,对我市唯一一家获得辽宁省认定的省级水产良种场尾水处理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

  (三)农药减量控害

  开展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植保机械。举办全市植物植保宣传活动,对科学安全用药技术进行现场演示讲解;积极开展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发布病虫预报信息7期,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配合“一喷多促”,针对棉铃虫、玉米螟、二化螟及大斑病等病害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完成防控面积48.1万亩次;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大讲堂活动。全年实地走访近500户农户及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多种生物药剂,采用天敌昆虫等绿色防控技术。

  (四)化肥减量增效

  加强施肥技术指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印发《关于推进落实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部署任务,督促指导昌图县探索整村整乡推广“三新”集成模式。各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农时有序推进重点任务,全年开展田间试验38个、农户施肥调查900户、推广大豆根瘤菌剂接种技术8.4万亩

  (五)农用薄膜回收

  2024年,全市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3200亩。制定印发《铁岭市农用地膜全链条污染防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铁市农〔202418)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田间农膜使用监管及回收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3月份起,市、县两级深入销售商、农户、田间地头开展联合检查共计42次。全市地膜回收量107.11万吨,棚膜回收量2276.39万吨。

  (六)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粪污粪肥还田利用的实施意见转发了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建立畜禽粪污收集储存运输利用体系的通知》和《全省畜禽资源化利用排查问题整治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县(市)区养殖场(户)畜禽粪肥就近集中收集,科学还田;二是指导规模养殖场建立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台账,明确粪污去向,确保有效还田,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对昌图县、西丰县等养殖大县实地核查台账填写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三是推进畜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的后续运行,指导有机肥厂参与2024年度黑土地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利用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最大限度争取项目额度,促进有机肥销售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国家直连直报信息平台录入工作,目前已录入系统557家规模养殖企业,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2.43%;五是总结推广昌图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典型技术模式。迎接沈阳市、阜新市、锦州市等学习考察团来我市昌图县学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典型经验。在昌图县组织召开了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现场会,推广昌图县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种养循环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共同推进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七)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

  制定了《铁岭市关于转发2024年辽宁省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铁市农办〔202416),科学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图斑地块技术措施推荐建议。全面开展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动态调整图斑地块调查。积极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效果评估,科学核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逐步开展Ⅰ*类别耕地质量评估,率先开展污染耕地周边的I*类别土壤质量评估。2024年,我市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工作取得的效果显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仍达到100%。

  (八)黑土地保护

  2024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70.9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273.4万亩,4个典型黑土区重点县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213万亩。

  (九)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制定了《2024铁岭市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推广行动。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量和产值,还推动了养殖面积的扩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十)伏季休渔监管

  铁岭市属于内陆城市,不涉及伏季休渔监管,仅涉及禁渔期监管。禁渔期期间,在政府网站及新闻媒体发布禁渔期公告,沿河张贴禁渔及打击涉与违法通告,加大执法巡查和宣传,落实辽河流域禁渔政策,严格执行属地管理责任,开展打击电鱼等涉渔违法和禁用渔具清理整治专项执法行动

  (十一)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一是组织实施铁岭市2024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在我市自然水域实施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投入资金55万元,放流鲢鱼苗种168.55万尾体长10cm及以上);组织实施2024年铁岭市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渔业资源养护项目,挑选适合我市气候和水域条件的土著品种拉氏鱥鱼苗,在我市自然水域实施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投入资金50万元,投放拉氏鱥鱼苗504.35万尾(体长大于4cm)。

  (十二)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

  组织实施2024年铁岭市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水产种业提升项目,投入资金10万元,对我市唯一一家获得辽宁省认定的省级水产良种场尾水处理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

  (十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行动,实现村庄清洁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农村人居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有序的良好态势实施“一域、四带、百村”提升工程,以调兵山市为试点,实施农村垃圾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获批并完成104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了错位垃圾堆放点排查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总结推广了开原市黄旗寨镇小寨子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经验,昌图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种养循环模式得到全省推广。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4年全市实现农村改厕314座

  (十四)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贮存和回收

  制定印发《2024年铁岭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确定回收任务100吨,并按照任务量分配补助资金。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以便捷高效为原则,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立回收台账,结合农村环境治理、考核制度等督促基层推进落实市级制作公益广告,广泛发布,营造氛围。安排预算15万元,用于农药监管平台维护,市级先后两次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县级监管、执法和重点经营单位进行培训。部分地区通过建立奖励兑换方式,将收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兑换生活用品,极大调动农药使用者的积极性。截至11月30日,全市上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量达182.6吨,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超额完成计划回收任务

  (十五)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成效显著。是加大《动物防疫法》和《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市本级先后印制宣传单1.72万张。是对未纳入政策补助的病死畜禽按照“双方自愿、公平合理、有偿服务”的原则,由养殖场户委托专业处理机构集中处理。截止11月底,全市共有235家未纳入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的养殖场户、屠宰企业等主体签订委托处理协议。其中:禽养殖类176家、牛养殖类17家,屠宰企业26家,诊疗机构15家,教学机构1家。同时,西丰县参加养殖保险的100多家养殖场户的病死梅花鹿也纳入集中处理。共委托处理禽类58.91万只羽(1019.71吨),病死牛羊鹿2000多头只、病害产品200多吨。有效阻断动物疫病通过病死畜禽传播,为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六)外来物种入侵防控

  一是开展外来入侵植物发生情况调查监测。重点围绕我市已监测到的豚草、三裂叶豚草、刺果瓜三种外来入侵植物发生地区、发生面积、发生密度进行监测,同时对列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植物名录的33种有害植物进行摸排,没发现新增入侵植物。二是多渠道宣传外来入侵植物危害、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县乡村通过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宣传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防治方法。三是因不同入侵植物生长特性分类施策开展防治工作。发动干部群众8500人次,完成清除面积1300亩,防治面积达到了发生面积的85%。

  (十七)清洁养殖、小型屠宰场多小散乱差整治

  铁岭市所有屠宰场点均需通过环保部门审查后方可颁发屠宰许可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小型生猪屠宰点规范管理。督促屠宰场完善屠宰设施设备,提高卫生条件,确保屠宰过程安全、卫生、环保。同时加强检验检疫工作,严格执行生猪入场查验、待宰静养、同步检疫等制度,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市县两级监督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注水注药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十八)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一是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畜禽养殖场户主体责任,指导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粪污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分类指导规模养殖场采取适合的处理技术和模式,避免规模养殖场乱排直排;组织各县(市)区在全市开展畜禽粪污污染问题排查,共发现问题40个,已整改39个,剩余1个未整改完成问题已移交开原生态环境部门处理。

  二是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引导和鼓励农药使用者及时将废弃物上交到各级回收站点,做好回收台账,确保回收的废弃物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2024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182.602吨,其中铁岭县24.6吨、开原市23.22吨、昌图县73.38吨、西丰县45.985吨、调兵山市6.417吨、清河区8吨、银州区0.5吨、经开区0.5吨,超额完成任务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秸秆综合利用

  加强秸秆离田及综合利用工作的调度,督促各地加速推进秸秆打捆离田。持续推进秸秆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利用,鼓励开展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强化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坚持科学处置,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二)农药化肥减量

  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持续推广应用智能化施肥专家系统,制定发布县域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和推荐施肥方案。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推进实施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完成农药使用监测调查和农药利用率测定工作,建设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植保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药减量。

  (三)外来物种入侵

  针对我市已存在的外来入侵物种,如豚草、刺果瓜等,制定个性化的防控方案,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实时掌握发生扩散情况。在防控关键点,加大宣传,普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知识,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推进全民参与、群防群治。

  (四)农用薄膜回收

  进一步健全废旧地膜的回收和治理机制,加大地膜回收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农业生产者主动参与农用薄膜回收利用,增强回收废旧地膜的自觉性。同时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

  (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1. 加大资金管理和拨付。一是强化调度。督导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强化资金管理,确保整县推进项目专款专用,积极与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加快资金拨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资金滞拨、缓拨影响项目后期运行。二是强化追责问责。对资金拨付滞后的县(市)区,及时将完成情况报送市生态文明委,由市生态文明委移交市纪委监委。
  2. 开展村屯粪污集中堆沤点的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畜禽粪污有序堆沤为目标,在充分征求生态环境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的意见下,结合当地实际养殖和用地情况,由各县(市)区组织辖区内的乡村屯科学设置粪污集中堆沤场(点)数量和规模,满足养殖粪污就近堆沤需求。总体上要坚持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动群众的方针推动辖区内1或2个自然屯(相邻)建设1个村屯粪污集中堆沤场(点)。
  3. 加大对有机肥厂支持力度。一是积极指导开原市有机肥厂筹备2024年度黑土地保护项目竞标工作,指导昌图县有机肥厂参与2025年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和2024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最大限度争取项目额度,帮助企业解决有机肥销路问题;二是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及时拨付项目补贴资金,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缓解企业运营压力;三是积极组织有机肥厂负责人与与大型养殖企业召开对接会,协调现有的粪肥原料或辅料资源,为有机肥厂解决粪源问题,不断完善收储运体系,帮助有机肥厂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4. 多形式推广应用。一是整合农业科研机构资源将禽畜粪污综合利用列为重大科研课题,大力研究推广工厂化堆肥处理和商品化有机肥生产应用技术,积极引进招商引资项目,提高利用的科学化水平。二是政府科学谋划,加快培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新主体、新业态,大型养殖场要推广应用黑膜发酵技术,中小型养殖场主要推广应用好氧发酵罐发酵的形式,养殖散户实行院内粪污发酵,用于自家园田内施用。三是在全市推广“昌图模式”西丰县“七步工作法”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的好经验好做法,实现畜禽粪污治理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

  (六)受污染耕地

  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以动态调整结果为依据,全面落实安全利用指标任务。以图斑地块为单位,建立并推荐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名录,逐步分区分类建立完善安全利用技术库和农作物种植推荐清单。持续跟踪后续风险管控效果,核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七)黑土地保护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和实施区域,统筹工程、农机、农艺、生物等多项治理措施,引导黑土地保护利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等项目资金向典型黑土区重点县倾斜,形成“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常态化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持续巩固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成果,积极争取2025年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九)农药包装废弃物

  逐步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信息电子化管理,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建立更为便捷、高效的回收体系,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保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可持续。

  (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屠宰场整治

  加大《动物防疫法》和《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规范管理。一是持续开展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集中处理,严抓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二是加强检验检疫工作,严格执行生猪入场查验、待宰静养、同步检疫等制度,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注水注药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十一)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组织开展畜禽资源化利用问题排查和整改,持续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服务与指导,加强畜禽粪污设施装备建设和升级改造,提升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有机肥厂运行效能,推进村屯畜禽粪污集中堆沤场(点)建设,不断完善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组织开展粪污治理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施肥技术指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继续开展田间试验和农户施肥调查,持续推广应用智能化施肥专家系统,制定发布县域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和推荐施肥方案,引导农企对接,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落地。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实施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完成农药使用监测调查和农药利用率测定工作,建设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植保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药减量。废旧农膜:一是建立废旧农膜回收体系,二是联合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打击非标地膜联合执法,三是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